中央政府總預算尚未塵埃落定,朝野政治攻防仍頻,其中「是否應撥補千億」補貼台電更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經濟部長郭智輝於前幾日向媒體表示,若撥補預算確定遭立法院刪除,恐須調漲電價以維持台電經營永續。國民黨與民眾黨異口同聲主張,刪除該項預算係因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所致,而民進黨亦回應,烏俄戰爭造成國際油料價格大漲,為避免直接衝擊到民生用電,在2022至2024年間,台電已自行吸收超過2,800億元的電價成本,方出現虧損。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蒲亭通過電話聯繫,達成結束俄烏戰爭之共識,這個消息無疑給予經濟部和台電一劑強心針,更加深了民進黨對於能源轉型的信心。筆者認為,若今年通過千億撥補就能夠助台電轉虧為盈,似乎並無不可。
然而,烏俄戰爭雖看似即將畫下休止符,和平之曙光卻未見明朗。丹麥國防情報局(DDIS)於11日指出,若俄羅斯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之軍事力量被削弱或政治分裂,後續仍可能將針對一個或多個歐洲北約成員國發動區域戰爭。又去年底行政院於國會進行能源專案報告時說明,我國能源配比預計在今年五月達成燃煤29.6%、燃氣52.0%、再生能源16.3%,有過半比例仰賴天然氣發電,依存程度可說是不減反增。
當丹麥已發出示警資訊,賴政府仍未有調整能源政策之跡象。倘若國際區域戰爭再起,油料大漲是否將捲土重來?我國現下除了抑制電價,同時編列預算撥補台電以外,並無其他應變措施。當每年補貼千億成了唯一解方,虧空何時填平似乎僅能聽天由命。
尤有甚者,綠能發展因弊案而緩步不前,現下能源占比似乎只能做此配置。然而即使撇除電價問題,面對中國三天兩頭之文攻武嚇,保持我國能源韌性必然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若賴政府未能積極解決南部光電爭議、弊案,實不利於自我防衛,且行政院反將天然氣占比提升超過50%,豈非將自身至於任人宰割之境?
國民黨於立法院新會期要推動非「碳」家園,力求重啟核電,而身兼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的童子賢也不斷建言,指出「追求國家長遠競爭力,核能與綠能必須共存」。國際的大變局來襲,賴政府恐怕沒多少時間蹉跎了!希望賴政府能為主權、為能源穩定、更為民生,放棄非核家園神主牌吧! (相關報導: 陳宜民觀點:廢核,減碳與濕地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科技業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