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人能翻身變有錢?專家揭4個窮人與富人思維的差異,不轉念恐越活越窮

本章將探討四種富人的核心思維模式,並說明如何透過這些思維提升財務狀況。(資料照/郭晉瑋攝)

編按:我們常聽說「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但這兩者並非單純以財富多寡來區分,而是指不同的思考模式對人生與財務狀況的影響。有些人雖然身無分文,卻具備富人思維,懂得累積資源、創造價值;相反地,有些人即使擁有大量財富,仍被窮人思維限制,最終無法真正掌控財富。本章將探討四種核心思維模式,並說明如何透過這些思維提升財務決策力,讓自己在財富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什麼是窮人思維,什麼又是富人思維?

本節的小標題我糾結了許久,因為其實所謂的窮人思維、富人思維,並不是真正以是否有錢來作為劃分標準的。有的人,口袋空空,但卻有富人思維;而有的人,腰纏萬貫,卻仍然是標準的窮人思維。一個人的思維,會受金錢的影響,但並不由金錢來決定。

所以,在閱讀接下來的內容前,請大家記住:窮人思維是一種讓人走向貧窮的思維方式,因為其在窮人中出現的概率比較高,所以被稱為窮人思維;與之相反,富人思維則是能幫助我們不斷積累財富的一種思維,作為這種思維的結果,它在富人階級中出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才被稱為富人思維。

區分清楚這個概念後,我們便進入今天的主題:窮人思維VS富人思維。在本節中,

我會給大家介紹四種思維,大家在閱讀過程中記得時時與自己的思維對比,來看看自己到底是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

成本思維

什麼叫成本? 成本是一個經濟學中的概念。通俗點來講,即你做一件事要付出的

代價。老話說,有捨有得,這裡的「捨」其實就是成本。要想建立成本思維,一定要打破你的短視思維,一是要看得更遠,二是要看到那些冰山下的成本。大作家褚威格為法國的瑪麗皇后寫的傳記裡,有這麼一句在網上很火的話,「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是的,免費的、付費的,所有擺在你面前的東西,都已經標好了價格,要學會用成本思維核算,才不會越活越窮。

增量思維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睡一覺醒來,你的工作、存款、房子、車子……這數年來的積累都沒有了,只剩下你自己,你有信心重新開始嗎?

我先來回答,我有信心,因為「我」還在。「我」不是幾十年前像張白紙一樣的我,而是積累了無數的思維方式,積累了無數的知識和技能的我。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要「漁」還在,就不怕沒有魚。

價值思維

在我們剛走入職場的時候,想必都在網上聽到過這樣的建議:要經營好和主管的關係;要培養人脈;學會社交,人際關係最重要……這些建議不能說不對,但如果你只聽這些,那你也很難擁有財富。

擁有窮人思維的人迷信人際關係,總覺得如果自己認識某個大佬,自己也就特別厲害,但其實沒什麼用。說句難聽的,大佬一天見的人比你一年見的人都多,你有什麼本事,能讓大佬記住你呢?而記住你,你又能為他帶來什麼呢? (相關報導: 真假有錢人怎麼判斷?不是靠名包、豪車!從10個細節超容易露出馬腳 更多文章

我在剛工作的時候,就吃了人際關係的虧—不是不愛社交,而是社交太多。看起來和公司的同事都認識,和行業裡的一些前輩也加了微信,但後來我要跳槽的時候,沒一個願意搭理我的。後來我的前主管看不下去了,拉著二十出頭的我吃了一頓飯,說了這麼一句話:社交也好,人際關係也罷,其實人與人交往最本質、最忠誠的關係,是價值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