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聯合xAI、Baron Capital Group等投資者提出以974億美元收購OpenAI,此舉被外界視為馬斯克與OpenAI之間競爭再升級,事實上,馬斯克曾在2015年協助創立OpenAI,但因內部爭權於2018年退出,馬斯克對OpenAI轉型為營利性公司深感不滿,並曾提起訴訟,這次的收購提案也被視為延續舊怨的行動。
OpenAI有可能接受收購提案嗎?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已拒絕了馬斯克的提案,並帶有諷刺意味地提到可以用低價收購馬斯克的Twitter(X)。
外界普遍認為,OpenAI不可能接受這次遠低於其1570億美元估值的收購價格,這也顯示出OpenAI的市場信心以及其未來發展計畫仍掌握在自己手中。
台灣晶片產業將從這次競爭中獲利嗎?
OpenAI計畫於今年內將自家第一代AI晶片設計送交台積電代工生產,預計2026年達成量產目標,晶片生產的「下線」流程耗時約6個月,但如果OpenAI追加經費可望加速生產。
台積電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的領先地位,成為OpenAI降低對輝達(Nvidia)依賴的重要合作夥伴。
OpenAI加速自製晶片,背後有何策略?
OpenAI積極開發自家AI晶片,被視為在與晶片供應商談判時增加籌碼,一旦晶片成功量產,OpenAI將不再依賴輝達,並且有機會主導AI計算市場。
由於訓練AI模型需要大量晶片資源,OpenAI自製晶片將為其節省巨額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相關報導: Palantir股價狂飆507%!「文科生CEO」為何對中國充滿敵意?中美國防AI大戰勝負在他手中 | 更多文章 )
晶片開發能否順利影響台灣經濟?
OpenAI計畫由李察‧何領導的40人團隊設計這款AI晶片,一旦成功量產,台積電將大規模生產,這對台灣晶片出口是重大利好,特別在全球供應鏈不穩的當下,這類戰略合作有助於鞏固台灣在全球高科技市場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