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 BMW 與純電車的姻緣,還得追溯至 50 年前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首次亮相的 1602e,該車被用來接送參加活動的重要賓客並在各種長距離賽事中擔任支援車的重要腳色,自此成為該廠發展電動車的開端,後續也陸續推出 325iX Elektric、E1、325 Elektric、MINI E、ActiveE 等實驗性的電動車款。時間來到2011 年,BMW 以 「Born Electric」 為口號正式創立電動子品牌 BMW i,並於同年德國國際車展上發表 i3 Concept 概念車,在兩年後 2013 年正式量產上市,隨即又推出 i8 雙門電動轎跑、iX3、iX、iX1 純電休旅、i7 旗艦轎車以及本次主角 i4 純電轎跑車,構成相當完整的純電產品陣容。
至於 4-Series 呢,則是接替 3-Series Coupé 的後繼車型,在邁入 F30 世代 3-Series 後,原廠隨即調整產品策略,將原先 3-Series Coupé 自車系中拆分出來,並以 BMW 4-Series 為名打造出全新獨立車系。而有鑑於初代 4-Series 雙門跑車及敞篷車在市場上獲得的成就,BMW 接續在 2013 年起推出 4-Series Gran Coupé 四門轎跑車作品,這並非 BMW 首次嘗試四門跑車格調的作品設計,在早些年便已經推出過 6-Series Gran Coupe,就市場定位而言 4 Series Gran Coupe 無論在價位或是車身尺碼,皆較 6-Series 更富有個人享樂駕馭的色彩。
而本回主角、原廠代號為 G26 的 BMW i4 車系,則是基於第二代 4-Series 衍伸而來的純電轎跑車型,於 2021 年 3 月搶先於燃油版 4-Series Gran Coupé(G26) 問世前亮相,可見近年 BMW 對於能源轉型的重視度。時間來到 2024 年 4 月 24 日,BMW 再度替第二代 4-Series Gran Coupe / i4 迎來中期改款車型,而總代理汎德也火速於同年 9 月 26 日宣布正式發表上市,共導入 4 種車型選擇,分別為燃油轎跑 420i Gran Coupé M Sport、430i Gran Coupé M Sport;以及純電轎跑 i4 eDrive40、i4 M50 xDrive,其正式建議售價依序為新臺幣 263 萬、316 萬、275 萬以及 329 萬元起。
(相關報導:
Volvo EX30 將在 2/26 正式與國內消費者見面
|
更多文章
)
本次試駕車型為甫於 2024 年 9 月正式在台上市的全新小改款 BMW i4 M50 xDrive,其未含選配之正式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329 萬元起。新在哪裡?
BMW i4 車系小改後,僅針對外觀細部(如:水箱罩、前後燈組)與內裝(如:方向盤、中控台設計)進行更新,其餘部分大致與改款前維持相同。
外觀>>>i4/4-Series Gran Coupé 改款後均承襲先前車身架構,包括:雙腎型水箱護罩、黑色高光澤 Air Breather 車側導流氣孔造型飾條、無窗框設計、平整化車門把手。車身尺寸亦維持一致:長X寬X高 4,783X1,852X1,448 mm,軸距則為 2,856 mm。針對頭尾燈組、水箱護罩材質、輪圈進行更新。頭燈→換上與新世代 5-Series 與小改款 X5 等車系相同之 4 眼式雙箭矢型晝行燈(本次試駕 M50 xDrive 還標配燻黑造型頭燈,其餘車型則需額外選配)。輪圈→僅針對高階車型 i4 M50 xDrive與430i M Sport 換上新型 19 吋空氣力學 996 M型輪圈(前:245/40 R19、後:255/40 R19),其餘車型則維持一致。車色→新增 2 種全新色澤分別為:Fire Red 以及 Cape York Green。尾燈→針對 i4 全車系與 430i M Sport 車型(入門 420i M Sport 需選配)換上全新雷射尾燈組,內部以三條倒 L 型勾勒出燈組曲線。
車身尺碼方面,改款後 i4 尺碼上仍與改款前維持一致,其長X寬X高為 4,783X1,852X1,448 mm,軸距則為 2,856 mm。

改款後,原廠僅針對高階車型 i4 M50 xDrive 與 430i M Sport 換上新型 19 吋空氣力學 996 M型輪圈(前:245/40 R19、後:255/40 R19),其餘車型則維持一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供應媒體的試駕車有選配 BMW 空氣力學 826I 型輪圈(尺碼:前 245/35 R20;後:255/35 R20),但選配價格原廠則未公布,對此有興趣之讀者可洽詢 BMW 全國授權經銷商。
前葉子板上的黑色空力鰭片為 M Sport 套件專屬設計,除了提升高速穩定性,也進一步彰顯性能本質。
M50 xDrive 車型配有專屬的黑色高光澤 M 款雙肋型後視鏡,不僅提升空氣力學表現,也進一步強調M 車型的運動氛圍。
進入車內,改款 i4 與 4-Series Gran Coupé 承襲 BMW 新世代高度數位化鋪陳與特徵,搭載懸浮式曲面螢幕(12.3 吋虛擬數位儀錶搭配 14.9 吋中控觸控螢幕),結合最新 iDrive 8.5 系統與碳纖維飾板,營造豪華且動感的車室氛圍。
全車系標配 M Sport 套件,因此採用全新造型 M 款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除了 i4 eDrive40 外,其是採用六角造型式樣),而在頂規 i4 M50 xDrive 車型上還增添了紅色12 點鐘標記,確保操控精準度。
i4 M50 xDrive 車型方向盤採用 M 專屬藍紅雙色縫線,提升質感並彰顯 M 車系專屬身分。
方向盤下方鑲嵌 M 標誌,細節之處展現 M 性能家族的專屬風格。
BMW 新世代所必備的懸浮式曲面螢幕,由12.3 吋虛擬數位儀錶 + 14.9 吋中控觸控螢幕所構成,在 i4 車系上也未曾缺席。
全車系搭載的 12.3 吋虛擬數位儀錶,除了可顯示基礎車輛動態、導航資訊及能量回充狀態外,更首度導入 AR 擴增實境導航功能,科計感受相當足夠,並可使駕駛隨時掌握行車資訊。


中控台上的 14.9 吋中控觸控螢幕,內建 BMW Operating System 8.5 系統,並導入「Zero-layer 零層級」概念選單,於首頁介面提供 QuickSelect 快捷選單,並首度追加 AR 擴增實境導航配置。除了上述更人性化的操作介面外,也標準配備包括 BMW智慧語音助理 2.0、智慧 Comfort Access 免鑰匙系統、BMW 手機數位鑰匙、手機無線充電裝置及無線智慧型手機整合系統(含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
改款後之 4-Series 車系,中控台空調出風口改為無外露葉片設計,中央出風口更為可進行多向切換的旋鈕配置、並配有照明光條。
改款後,大幅降低實體按鍵數量,但還是有保留部分重要按鍵,如雙簧警示燈以及音源控制等。
i4 M50 xDrive 車型內裝運用大量碳纖維飾板包覆,營造濃厚賽車氛圍。
打開中央鞍座飾蓋,,可見內部設有無線充電面板、 1 組 USB TYPE-C 插座以及 2 組具可調式夾緊功能的置杯架。
改款後針對內裝細部及氛圍進行提升,並首度導入 BMW 新世代水晶中控套件以及線傳電子式排檔頭設定。

具備豐富的駕駛模式,可隨時透過位在中央鞍座的駕駛模式快捷鍵進行切換,同時切換不同駕駛模式時,氣氛燈色彩也將隨之變更,科技感受十分到位。
中央扶手掀起後可見到具止滑功能的置物空間,提供照明與 USB Type-C 插座。
標準尺寸動玻璃天窗與黑色車內頂篷設定,在 BMW i4 車系上也是未曾缺席的。
本次試駕的 M50 xDrive 車型因其搭載的 M Sport 進階套件緣故,在內裝上除了擁有 M 縫線安全帶、M 碳纖維飾板與 Vernasca 真皮內裝外,更享有 M 雙前座跑車座椅,並附上雙前座電動座椅含駕駛座記憶功能以及雙前座電動腰靠等功能,在包覆性與支撐度表現均達到水準之上。
車門檻上享有碳纖維門檻飾板裝飾。
M50 xDrive 與 430i M Sport 高階車型維持原先的 17 具 harmon/kardon 音響配置,其具備最大總輸出達 535 瓦之音質水準。
本次試駕的 M50 xDrive 車型因其享有 M Sport 進階套件緣故,因而享有 M 縫線安全帶,視覺熱血氛圍相當充足。
全車系標配的 M Sport 套件,於駕駛座下方踏板換上了 M 價此座踏板組,有效提升整體運動化氛圍以及熱血氣息。
後座維持供 3 名成人乘坐,在頭部及膝部空間表現均處可圈可點範圍內。
完善的 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在本次小改款後也未缺席,其全車系標配包括:車況抬頭顯示器、360度環景輔助攝影、遠端3D監控系統、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盲點偵測系統、前後方車流警示、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系統、車側防撞輔助、前方車流警示、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等功能,提供駕駛享受操駕之餘也能夠安全無虞。動力配置與充電方面,小改款後的 i4 車系動力上均與改款前維持一致,搭載第五代 eDrive 電能科技,搭配 83.9kWh 的鋰電池模組,本次試駕的 i4 M50 xDrive 採用的是前後軸雙馬達配置,具備 544hp/795Nm 最大動力表現,0 到 100km/h 加速更僅需 3.9 秒完成,最高續航里程則能達到 520km (WLTP),另可以 205kW 的最高功率進行充電,僅需 30 分鐘即可將電池電量由 10% 充電至 80%。值得一提的是,改款後的 i4 車系在續航里程上相較改款前均略有提升,入門 eDrive40 增加 +11km,而本次試駕之 M50 xDrive 則微幅增加 +1km。

小改款後的 i4 車系動力上均與改款前維持一致,搭載第五代 eDrive 電能科技,搭配 83.9kWh 的鋰電池模組,本次試駕的 i4 M50 xDrive 採用的是前後軸雙馬達配置,具備 544hp/795Nm 最大動力表現,0 到 100km/h 加速更僅需 3.9 秒完成。
充電方面,小改款後的 i4 車系可以 205kW 的最高功率進行充電,僅需 30 分鐘即可將電池電量由 10% 充電至 80%。值得一提的是,改款後的 i4 車系在續航里程上相較改款前均略有提升,入門 eDrive40 增加 +11km,而本次試駕之 M50 xDrive 則微幅增加 +1km。駕馭著小改款 BMW i4 M50 xDrive 上路,輕踩油門便可感受出 M50 xDrive 在雙馬達四驅佈局下,相當凌厲的動能輸出。然而,這台車並非單純追求直線加速快感,而是在底盤調校、轉向手感與車輛動態方面均維持著 BMW M 家族的操控基因。且得益於轎車低重心設計與 M50 專屬的 M 跑車化電子懸吊,i4 M50 xDrive 具備甚高的過彎穩定性,即使在高速過彎時,車身仍能保持優異的循跡性與支撐性。其方向盤依舊保持 BMW 一貫粗厚、紮實的手感,雖然相較於燃油款 M 車型少了一絲絲機械感,但在純電車型已屬水準之上表現。在隔音工程方面,車艙內維持良好的靜謐性,即使在高速巡航時,風切聲與胎噪仍控制在相當可接受的範圍內。此外,車內還搭載 BMW IconicSounds Electric 模擬聲浪,讓駕駛在運動模式下能感受到更具熱血張力的駕馭氛圍,為電動 M 車款增添一絲感官魅力。
(相關報導:
Volvo EX30 將在 2/26 正式與國內消費者見面
|
更多文章
)
綜觀本站本回實際的測試與體驗,筆者認為改款後的 BMW i4 M50 xDrive 依舊保持相當高的產品競爭力。作為高性能電動四門轎跑,它不僅能滿足性能玩家對動力與操控的高標準,也能符合對於舒適性、科技配備有所要求的消費者。而與純燃油 M 車相比,i4 M50 具備更低的日常使用成本,並可享受新能源車款的低稅金與充電優惠政策,對於部分高端車主來說是值得考量的替代選擇。整體而言,BMW i4 M50 xDrive 不僅展現了電動車的加速優勢,更透過底盤調校維持 M 家族的駕馭樂趣,對於想要擁有 BMW M 的熱血感受,又期望有純電車靜謐性的淺在買家而言,這款車無疑是一個進可供退可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