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創公司的Deepseek橫空出世,除了重創美國的科技股,韓國媒體也對這個低成本、高成就的中國AI模型多所討論。
韓媒《中央日報》指出,Deepseek只是中國4700多家AI企業之一,中國的AI實力令人感到恐懼。雖然韓國政府宣稱要成為「全球三大AI強國」,但韓國學生一窩蜂擠向醫科、理工科甚至無法滿招,加上AI人才流失嚴重,若不從根本進行改革,「AI強國」的夢想恐難實現。
《中央日報》稱,「Deepseek衝擊」對韓國而言,凸顯的是中國的優勢和韓感自身條件的不足。中國的AI崛起早從2014年就在中國主導之下展開,除了Deepseek之外,中國當地還有更多備受關注的實力派企業,但韓國真正的問題在於人才嚴重不足。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全球AI人才追蹤」顯示,在位於前20%領先群的AI研究人員中,多達47%來自中國,遠超排行第二美國的18%(2022年資料)。即使以工作與研究地點區分,中國的28%比起美國的42%也不遜色。但韓國無論是人才出身或者是活動地點,AI人才的佔比都不到2%,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中央日報》將中國稱為「青年AI人才自由馳騁的舞台」,韓國則只不過是「AI人才流失國」。論其原因,韓國到現在仍不允許Uber叫車服務落地,本土行動創新企業Tada則經營不善倒閉。韓國在2023年為了吸引AI、半導體、航空等領域的海外技術人才,特地推出「E-7-S高端專業人才簽證」,不料僅有38名專家申請。加上韓國偏執的醫科熱潮,理工科專業甚至難以招滿學生。韓國的人才不足、甚至往海外流動,海外的人才卻因為研究自由和基礎建設不足,對韓國避之唯恐不及。
相較於中國,Deepseek的創辦人梁文峰光是任用沒有留學經驗的純本土人才,就能做出震驚世界的人工智慧模型。中國每年就有150萬名工程師從大學畢業,梁文峰位於廣州農村的家鄉吸引無數遊客到訪,他們深信「讀書改變命運」。《中央日報》還說,中國有所謂「中國天才一半在清華,清華天才一半在姚班」(「姚班」指的是著名科學家姚期智創辦的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的說法,更是讓人羨慕。 (相關報導: 拒絕當小弟!日產否決本田收購提議,世紀合併計畫恐將破局 | 更多文章 )
《中央日報》指出,雖然OpenAI執行長阿特曼與三星電子董事長李在鎔、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會晤,OpenAI也與韓國的Kakao結盟開發AI,但韓國的AI人才培育仍是尚待改革的當務之急。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革韓國社會的激勵體系,讓理工人才更受優待和尊重,並將制度和基礎建設調整為有利於創新的方向,否則「成為全球三大AI強國」的夢想將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