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中美關稅大戰Part 2開打,到底誰才是受害者?

繼續加拿大墨西哥之後,美中關稅戰開打!圖為加拿大哈利法克斯(Halifax)的大西洋樞紐(Atlantic Hub)貨櫃碼頭。(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在農曆春節前夕向北京喊話:將會在2月1日正式對華增加關稅;在2月4日宣布的最終措施中包括「對中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徵收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皮卡貨車和大排氣量汽車徵收10%關稅」。雖然是在春節假期,中國政府多部門也在第一時間密集回應了川普的「新關稅措施」的反制措施。

相較於川普第一任期對華關稅戰的措施,在第二任期內他吸取了先前的教訓,與中國的斡旋變得越來越敏銳。

川普先前宣布了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最新關稅政策,其中包括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以及暫停對低於800美元低價值貨物免稅條款。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川普又簽署新的行政命令,暫停並延後實施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措施。

一些中國官方學者在社群媒體上認為「項公舞劍意在沛公,加墨的關稅措施只是對中國貿易戰的一種掩飾」 。

在先前《風傳媒》的報導中提到,一些海外中國財經學者曾斷言「川普對華新關稅戰的做法不僅影響中國自身,也將影響歐洲和全世界」。

首當其衝的就是佔中國外貿總額中最大比例的服飾業,一些來自江浙一帶的出口服裝公司開始選擇將產業鏈遷至海外或尋求與監獄合作,以降低生產成本。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縮小因為關稅帶來的成本與利潤壓縮,增加銷售利潤所帶來的成長空間。

由關稅戰引發的相互制裁措施,也曾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引起「反美浪潮」。

關稅新政棒打北京兩國已經吸取先前的教訓

雖然北京當局在去年川普競選前夕,透過其決策團隊做足了各種準備,但是對於「關稅之爭」卻一直未能達成協議;包括川普這屆政府提名的鷹派對華官員,對於中共而言是一個不小的麻煩。儘管如此,中國外交部採取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調查;對25種稀有金屬產品實施出口管制;以及將CK等品牌的母公司PVH和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因美納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做法,來回應川普的關稅措施,以此減緩對中國經濟的衝擊。

此外,中國也透過世貿組織發起對美國的訴訟,這樣一連串的做法在一些中國民眾看來,「第二季關稅大戰」的中美關係將變得越來越魔幻。

在川普對華新關稅措施生效後,中國商務部立刻擴大關鍵礦產出口限制,商務部表示「此舉是維護國家安全」,因為金融安全也是中共國安機關較為嚴重關注的領域之一。

農曆春節前夕中國黨媒和官媒紛紛開啟對美示好的所謂「新篇章」,延續43年的央視春晚上將美國元素的引入,也讓許多中國公眾看來這樣的「蜜月期」未免過得也太快。北京官場觀察學者郭軍在受訪時表示,川普關稅新政旨在保護美國產品的銷售,將利益最大化擴展至所有的美國本土企業,看似是貿易保護主義,實則是對中共變相推動產業革新。郭軍表示,雖然中共持續增加對美出口產品,美國民眾也因此受到實惠,但對川普競選時的承諾不利,所以上任之後立刻發起關稅戰。另外,郭軍也認為,川普執意將關稅戰作為第二任期送給中共的禮物,本身也符合其「商業治國」的思維。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機器人扭秧歌,美國元素進春晚─直接對美示好? 更多文章

郭軍也表示,對於川普的商業思維,中共高層不是沒有做好準備只是希望能夠減緩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但目前看來這樣的願景似乎不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