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眾多國際品牌面臨銷售疲軟、增長腰斬的挑戰時,Jellycat卻以一個看似簡單的生意逆勢突圍——僅憑「賣玩具」創造出約6700萬英鎊的淨利潤。這個來自英國的品牌,用掛著可愛微笑的牛角包、豌豆、茄子等擬人化玩偶,從兒童玩具搖身一變成為現象級網紅,開創獨一無二的「治癒經濟」賽道,從社交媒體紅到街頭巷尾,成為年輕消費者爭相收藏的時尚單品。
儘管單價動輒上千元台幣,Jellycat依然供不應求。究竟為什麼不依賴明星代言或大規模廣告投放的Jellycat能在消費者愈發價格敏感的時代脫穎而出?拆解Jellycat背後的商業模式,你會發現,比起玩弄消費者心理以刺激消費的商業邏輯,Jellycat更在乎如何以契合時代精神的創意思維,給出當下市場最需要的回應。
Jellycat是什麼?為何叫Jellycat?
Jellycat成立於1999年的英國倫敦,與品牌調性相呼應,它極具記憶點的名字來自於孩子異想天開的想像力。因為孩子非常喜歡果凍(Jelly)和貓(Cat),只要一聽見這兩個詞就忍不住咯咯地笑,於是命名者將其結合,構成了一個既怪誕又可愛的名字:Jellycat,讓所有年齡層的消費者第一次聽見這個名字的時候都能不約而同地感受到品牌希望傳遞的童趣感、想像力和親和力。
Jellycat的銷售定位在哪?
作為一個生產毛絨玩具的公司,Jellycat卻不將兒童作為主要的目標客群,而是強調「我們通過每一隻Jellycat將歡樂分享給世界各地的大人小孩」。誰說大人不需要毛絨玩具呢?如果Jellycat將產品定位為兒童玩具,那麼品牌的發展很容易就會觸達上限,尤其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Jellycat反其道而行之,瞄準廣大成年消費者,這一舉措不能簡單的解釋為填補了「給大人的毛絨玩具」市場空缺,而是基於對時代情緒的敏銳洞察,成功為消費者創造出需求及期待。
Jellycat實體店面就像「不能吃」的咖啡廳
Jellycat每年1月及7月固定推出大量新款玩偶,至今已突破上千款,從高人氣的茄子、精緻甜點到逼真靈動的各式植物盆栽,Jellycat持續不斷地以創新產品覆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場景;而Jellycat最高明的地方是它不光是通過產品開發來拓寬場景應用的可能性,正如你可能已經在各大社群平台看過的影片,當你在Jellycat的線下門店購買玩偶,結帳時店員會貼心地為你「灑胡椒」和「擠奶油」或者「澆水」......這種「扮家家酒」般的沈浸式消費體驗,再一次提醒了Jellycat的每位消費者:無論年齡身分,只要來到這裡,你都可以盡情當個充滿想像力和童真的小孩。
(相關報導:
風靡全世界的泡泡瑪特在紅什麼?5大高人氣IP介紹一次看,連Lisa、Rosé都為了它掏空錢包
|
更多文章
)
Jellycat這種情境式銷售模式為消費者提高了參與感,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歡樂與治癒,進而與產品之間產生個性化的情緒連結,提升實體購物吸引力的同時更促進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自發的分享、宣傳,這一商業模式的核心驅動力已經超越了產品本身,而是「情緒價值」帶來的品牌溢價。
Jellycat紅遍全球的關鍵:「治癒經濟」療癒現代人的孤獨感
從新冠疫情到全球通膨,短短幾年,網路話題從「科技冷漠」迅速轉向「AI倫理」,現代人被裹挾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浪潮中,焦慮、憂鬱、躁動等心理問題已不再是個體的偶發,而成為無法忽視的文明病症候。Jellycat敏銳地捕捉到了這股情緒暗流,開闢了「治癒經濟」的商業賽道,在全球市場普遍低迷之際卻逆勢而上。
在疫情之後,全球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經歷了深刻地重塑——玩具的價值不再僅限於娛樂功能,而成為一種具備「陪伴感」的符號。治癒經濟的本質是現代人對壓力緩解與情感支持的集體需求,Jellycat將其絨毛玩具精確定位為「安撫玩具」,打破玩具僅屬於兒童的傳統認知,深度的觸及了成年人在高壓環境中的情緒縫隙。這些玩具不僅給予物理上的陪伴,更在心理上提供依賴與慰藉,為人們帶來一種觸手可及的溫暖。
Jellycat滿足消費者的情緒價值,不只是一隻普通絨毛玩具
當你第一次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Jellycat,你會發現這隻玩偶正在和你「打招呼」。吊牌上,不僅有它的自我介紹,還有它滿懷期待的提醒:「Please look after me.(請照顧我)」——這短短的一句話,讓許多Jellycat的忠實粉絲表示「責任感」油然而生。似乎Jellycat並不只是玩具,而是你親自選定的夥伴。
在社交媒體的時代,Jellycat的魅力更被放大成一種現象級的流行文化:有人將它製作成表情包,成為日常與朋友聊天的萬能回覆;有人帶著它遊歷山川湖海,在世界各地留下以Jellycat為主角的旅行打卡照片,甚至藉此形成了全球粉絲間的情感交流。對Jellycat的許多粉絲而言,Jellycat早已超越了一個普通絨毛玩具的定義,更像是一位貼心的朋友,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或者一種內心情感的寄託。通過這種獨一無二的情感構建,Jellycat滿足了消費者所期待的情緒價值,進而將其轉化為品牌溢價的關鍵——它填補的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心理的缺口。這也正是Jellycat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現象的核心因素。
Jellycat不時推出「期間」、「地區限定」讓人收藏上癮
從紐約的貝果、倫敦的炸魚薯條,再到巴黎的馬卡龍和閃電泡芙,Jellycat作為玩具公司亦從善如流地透過打造「期間限定」和「地區限定」的產品策略,將玩具與地域文化巧妙結合,實現在地化營銷帶來的認同感與稀缺性,激發消費者的收藏欲,也藉由本土文化符號的使用創造情感共鳴,讓消費者在擁有這些玩偶的同時也攜帶了一份城市記憶。將生命體驗、個人故事與品牌價值融為一體,Jellycat的策略不僅提升了品牌的市場熱度,還讓消費者在全球旅行時將Jellycat視為必買的「伴手禮」,進一步鞏固了品牌的全球影響力。
(相關報導:
風靡全世界的泡泡瑪特在紅什麼?5大高人氣IP介紹一次看,連Lisa、Rosé都為了它掏空錢包
|
更多文章
)
Jellycat 高人氣經典IP介紹
Jellycat每年春秋兩次新品發佈,總會為市場帶來超過百款新奇創意的玩偶。豐富多元的“毛絨宇宙”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收藏與個性化的追求,更成功打造出了一系列廣受喜愛的經典IP。以下為你介紹Jellycat最受追捧的明星系列,它們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名人效應與潮流文化的結合,已經成為了跨越年齡及地域的現象級網紅:
1.Bashful Bunny 邦尼兔
邦尼兔是Jellycat最初的明星產品,軟呼呼的蓬鬆毛絨材質搭配可愛的垂耳造型,手感與顏值兼具,就連國內外明星都紛紛成為它的粉絲,K-POP頂流女團BLACKPINK成員金智秀(Jisoo)、(G)I-DLE成員趙美延與宋雨琦都曾曬出自己的邦尼兔珍藏,引發無數粉絲爭相模搶購。據統計,邦尼兔已成為全球售出數量最多的Jellycat玩偶之一,許多限量款更是一經推出便迅速售罄。
2. Jellycat Amuseables 蔬果系列
Amuseables系列是Jellycat在社交平台上最具話題性的擬人化果蔬系列,茄子、豌豆、水煮蛋、酪梨,甚至還有珍珠奶茶,這些廣受歡迎的形象都出自這裡。它幽默玩趣的外表被網友二次創作為搞笑表情包,受到成千上萬人使用與轉載,在Instagram及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創造上億次的話題熱度。
3. Jellycat Bartholomew Bear 巴塞羅熊/熊麻吉
作為「毛絨界永不過時的經典角色」,小熊玩偶一直是每個玩具公司的「必爭之寵」,而Jellycat的巴塞羅熊擁有胖嘟嘟的外型以及一身的褐色蓬松長毛,溫暖可靠的模樣理所當然的穩坐Jellycat高人氣IP前幾名。為了符合所有消費者的需求,巴塞羅熊發展出南瓜熊、茄子熊、草莓熊、浴袍熊、睡衣熊等多個特殊造型,經典款式更提供16cm、28cm、36cm、47cm、56cm等多種尺寸選擇,是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最佳陪伴者,銷量始終位居前列,許多狂熱粉絲更展示出了自己蒐集的巴塞羅熊「全家福」。
4. Jellycat Penguin 企鵝系列
Jellycat所設計的企鵝擁有五花八門的「品種」,無論是有一顆爆炸頭的「炸毛企鵝」羅尼跳岩企鵝 Ronnie Rockhopper penguin,還是憨態可掬的經典花生企鵝 Peanut Penguin都是Jellycat的企鵝家族中當仁不讓的明星角色,成為廣大粉絲「有錢也買不到」的斷貨王之一。
從不斷拓展的IP版圖到深入人心的品牌故事,Jellycat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根據英國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發布的《2025年全球消費者趨勢》報告提到,體驗感、個性化、多樣化和包容性以及新型購物方式將是未來決定消費者購物行為的重要趨勢,Jellycat的崛起正是這些趨勢的最佳註腳。
在全球社會環境的持續動盪下,「治癒經濟」已然是潛藏巨大商機的時代風口。當年輕消費群體看重「質價比」超越「性價比」,「產品功能價值」與「情緒體驗價值」的雙重疊加成為新消費時代的關鍵營銷公式,唯有能夠把握時代情緒、直擊情緒痛點的品牌,才足以在漸趨理性的市場中獲得消費者青睞。Jellycat的成功之路提醒我們,未來的品牌競爭不再只是產品的較量,而是如何以創意與溫度,創造真正打動人心的系統性品牌體驗。
(相關報導:
風靡全世界的泡泡瑪特在紅什麼?5大高人氣IP介紹一次看,連Lisa、Rosé都為了它掏空錢包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