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不少人總認為,想變得富有,就必須每天拚命省錢,在各個花費上都精打細算、也不進行娛樂社交活動,把所有的錢都存下來,卻發現,往往越專注於省錢,卻總覺得越來越窮,進而陷入惡性循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越專注於省錢,人往往越窮?
外婆說,錢的本質是時間,應該像花錢一樣花時間。
外婆總是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我們,也從不吝嗇給我們錢。外婆支持我們去上各種補習班,花錢學習別人的經驗。她常常告訴我,你要掂量一下這部分時間花得值不值得。
外婆去世時,將所有珠寶留給了我。後來有一日,我需要錄個線上課,不知道戴什麼佩飾,於是就去外婆的珠寶盒中翻找,想找個腕飾。我才發現,她除了手錶,沒有任何腕飾。總戴著手錶,不和任何飾品疊加,這也許就是她對「時間最貴」 的詮釋吧。
小時候,她把一些價格不菲的東西隨意給我當玩具,像雕花金煙盒、掐絲金胸針,在我興致勃勃地學拖地碰碎她父親留給她的最後一支骨董花瓶時,也只是笑笑。但她的手錶我不可以碰,她的手錶指針比正常時鐘要快五分鐘,怕我碰亂指針。
外婆對於做家務一直不是很擅長,所以常年雇用保姆,到了晚年更是雇了一個全職看護、一個做飯阿姨和一個家政公司鐘點工。我做家務的能力也很差,說起來我們整個家族的女人似乎都不擅長做家務,也可能是缺乏天賦。
我的朋友多次試圖教我擦水池省時省力的方法,我最後還是沒有耐心放棄了,她說我「太笨了」。因此,我在掃地機器人問世以前,一直需要請居家清潔,二○二一 年,專業清潔人員一小時50元,可以完成我四小時的工作量。我就算用這個時間去當家教,也肯定能賺超過50塊錢。
有一次我跟家裡的居家清潔阿姨分享了這個經驗,沒想到她聽了這話後,轉頭給自家也請了居家清潔。她認為,在家幹活,付出無法量化,家人也輕視。她家不大,請初級居家清潔(30元/小時)就可以,自己可以在外面掙五十元,等於賺二十元。後來她又抽時間考證,二○一一年升級成高級家政師,收入是100元/小時。她說自從自己天天忙著賺錢,家庭地位也提升了。
很多人渾渾噩噩,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時間花在哪裡,換回了什麼,感覺明天總會到來,所以時間好像是廉價甚至免費的。其實,我們的國家富裕起來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很多人雖然已經衣食無憂,但思維還停留在貧困年代,所以不珍惜時間,只看重錢。有的人願意花幾小時排隊領雞蛋,卻不願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時間價值。
歸根到底,是這些人害怕改變,進而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一個不珍惜時間的人,很難擁有長遠的眼光,而短視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例如,平時不注重養生,有病不及時治療,拖成大病花更多錢,導致更加貧困;難以忍受等待,只想要即時回報,所以很難完成某些艱難的任務,容易半途而廢;不願讓別人掙錢,什麼都想自己做,不願購買服務。
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擅長,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很可能最後花費大量時間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導致時間的交換價值被白白浪費了。而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斷提升自己,不但能學到本事,還可以賺取時間差價(如上文的鐘點工阿姨)。
人因為受到限制(生病、年老等)沒有辦法再去賺錢時,就只能節省,這是無奈之舉。但對於年輕人來說,也許應該多思考怎麼自我提升,怎麼開源,而不是只盯著節流。要掙錢,就要逼迫自己去思考、去學習,這樣人的潛能會越挖越多,而在挖掘自己潛能的過程中,成長的腳步也越來越快,眼界越來越開闊,這本身就是珍貴的收穫;而省錢永遠有上限,將省錢看作頭等大事,人會畏畏縮縮,社交受限,信息渠道狹窄,發展機會也會變少。
一味省錢,不敢投資自己,會給人「我不配」的心理暗示,降低自我價值感。如果目光只盯著一點小利,人會變得越來越狹隘,慢慢堵死自己上升的路。所以,最應該物盡其用的是時間。我們唯一擁有的是生命,生命的單位是時間。你需要跳出貧困的思維陷阱,像珍惜錢一樣珍惜時間。
作者簡介|理微塵
應用心理學碩士、分析心理學博士,專業心理諮商師,長期接受國際知名心理學家督導。曾任上市公司高級主管,報社專欄作者、自媒體經營者。
本文授權轉載自圓神出版《你生而為山,何必是朵花?:不順從不內耗,外婆教我的人生課》 (相關報導: 每次聚會完總是心好累?3種你該斷捨離的「無效社交」,這類朋友絕交也沒關係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