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回來了,台商跑還是不跑?!BBC:關稅大棒臨頭,留守中國台商好為難

2025年1月20日,川普宣誓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後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羅伯茲致意。(美聯社)

隨著川普(Donald Trump)本週重返白宮,他在首次總統任期內開啟的美中貿易戰,被外界預期可能愈演愈烈。深耕中國大陸市場多年的台商再次面臨中美博弈帶來的挑戰。

川普勝選前後,多次談及加徵對華關稅並向北京施壓。經營橫跨台灣、中國、美國甚至全球市場的台商,該如何因應?台商到東南亞投資設廠分散風險,或者施行中國生產、東南亞銷售的「繞道」策略,能否化解危機?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馬志昂(Nick Marro)向BBC中文說,對台商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川普2.0的不確定性。關稅何時會實施?針對誰,稅率是多少?這種不確定性往往對商業決策造成重大影響,並抑制信心,企業則通常會選擇採取「觀望」的態度。此外,雖然白宮新任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通常被視為親台,「但川普本人曾公開稱台灣『竊取』了美國的晶片產業。這將持續引發對針對台灣的關稅行動的擔憂。」

此外,針對台商搬遷生產線到東南亞或回台分散風險的策略,台北獨立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錢思敏向BBC中文說,一些在大陸的中小企業過去因應美中貿易戰改變了生產據點等,耗費了不少人力和成本,而產品良率也沒有多大提升,因此了解強化研發方向的重要性多於移轉生產線。

兩家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台商企業——新代科技與一家珠寶裝飾公司,向BBC分享了川普2.0它們的應對之策。

川普遇刺第二天「我決定到中國以外尋找生產基地」

在廣州開設珠寶代工「傳盛設計」工廠的台商林道銘告訴BBC中文,去年7月他便前往泰國,買下曼谷附近工業區的廠房和土地,預計今年可以開始生產。從20多年前開始,傳盛在番禺為美國百貨商場進行了數十年的珠寶ODM代工。20年來,公司每年出口500萬件以上的耳環、戒指等飾品到美國,主要市場包括美國的Walmart、梅西百貨(Macy's)以及亞馬遜網店等。

林道銘向BBC解釋,面對川普參選,台商們在總結經驗教訓後,早於去年便開始準備如果他重返白宮該如何避險。主要策略之一便是將部分生產鏈移至中國以外的地區,這也就是台媒所稱的「中國+1」:「這樣如果他真的把中國關稅提高到60%,我也有一個預備的地方。」

面對地緣政治的激烈變動,林先生告訴記者說,在大陸的台商基本上認為華府對北京持續施壓已經成為基本國策,「不論誰當上美國總統都一樣!當川普耳朵被打了一槍的第二天,我就決定到中國以外的地方尋找生產基地。當然,製造業想要全面搬離中國並非易事!畢竟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產業鏈,幾乎涵蓋所有行業。」

作為非高科技公司,林道銘表示位於廣州的生產線不會搬遷亦不會縮減規模,只是做好兩手準備:「在中國與泰國之間形成雙軌運行的模式。選擇曼谷是因為珠寶手飾在泰國是一個成熟的產業,20多年前我也是從泰國搬到中國,我依然認為必須做好準備才能應對變化!」 (相關報導: 川普時代的施政指南:白宮發布新政府第一號新聞稿—美國優先 更多文章

川普多次揚言針對中國進行關稅大戰,的確讓台商感到焦慮。林先生說:「20%的關稅幾乎是我們生存的底線」。他表示,若人民幣貶值10%,對他的公司來說,利潤也將減少10%。「如果川普宣布60%的關稅,我們將毫無出路,因此才會有許多不同程度的佈局。但川普又是善變的人,我們大多數同行也都是邊走邊看,最終還是要等他上任後才能更明朗。我想這是大部分出口商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