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觀察:人民幣與人權﹐英國執政者選擇了前者

南疆和田人 (白曉紅攝)

本周﹐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訪中的消息引起許多社會人士關注。他來到烏魯木齊﹐支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絲路」經濟帶策略。歐斯伯恩一行目的當然是為穩固投資﹐促進貿易﹐打開中國市場﹐加強中英經濟合作。他說﹐「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英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說保守黨政府靠攏中國﹐其實不如說它靠攏人民幣。歐斯伯恩希望大幅增加對中國的出口貿易﹐計劃於二零三零年之前提昇對中國出口到三百億鎊﹐使中國成為英國的第二大出口貿易國。歐斯伯恩無視中國在新疆的高壓政策﹐到了那裡只向錢看﹐不願多提人權﹐這作風其實一點也不讓人驚訝。別忘了﹐保守黨連自己英國本國人的生計和權益都踐踏了﹐難道會在乎遠在中國的維吾爾人﹖

從鏡子裡看烏魯木齊的歐亞貿易博覽大會會場(白曉紅攝)
從鏡子裡看烏魯木齊的歐亞貿易博覽大會會場(白曉紅攝)

歐斯伯恩的新疆行﹐正好是北京民族大學維吾爾教授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因「搞分裂」罪名被判無期徒刑的一週年。伊力哈木的所謂「搞分裂」﹐就是以文字談論維吾爾人在新疆經濟發展之中的被邊緣化。歐斯伯恩對伊力哈木的遭遇當然並非無知﹐他的選擇新疆之行﹐還有他對伊力哈木情況的沉默﹐皆出於完完全全的經濟考量。就如他對質疑的媒體所說﹐他不認為新疆之行與人權問題有什麼關係。他說﹐他所支持的經濟發展﹐對當地人必有好處。換言之﹐他支持的﹐是一個沒有公民社會的市場經濟。那正是中國當局的新疆發展藍圖。

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出生於新疆阿圖市﹐是中國最知名的維吾爾經濟學學者﹐研究新疆地區的收入差距及失業問題﹐終生致力改善維吾爾人的生活狀況。他主張以和平對話的方式﹐來爭取維吾爾人更多的地區自主性。他於二零零六年創辦了「維吾爾在線」網站﹐網站以中文和維吾爾語發表,以溫和語言關注社會議題。伊力哈木是改革者﹐而非革命家﹐他多次表示自己反對新疆獨立﹐他對中國政府的新疆政策總是採取溫和的批判﹐希望督促政府找到「理性的解決方式」﹐來終止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歧視和邊緣化。

二零零九年烏魯木齊事件凸顯的﹐就是長期以來新疆政策造成的維吾爾族群弱勢的直接結果﹕對基本公民權利的壓制﹐包括集會結社和信仰自由﹐機構性的種族歧視導致的就業困難和個人遷徙的限制﹐以及整個族群文化﹐語言和歷史的邊緣化。維吾爾族群的弱勢位置自一九九零年代更加惡化﹐新疆自治區當時的領導人王樂泉特別壓制維吾爾族群發展﹐不僅將維吾爾語在教育系統裡貶為次等語言﹐更加強對維吾爾人宗教活動的禁止和限制﹐比如對維吾爾人穿著的限制﹐以及公職人員不得從事宗教活動等等﹐都是他領導下的惡政。

北疆伊犁街上的「民族團結」標語 (白曉紅攝)
北疆伊犁街上的「民族團結」標語 (白曉紅攝)

我個人曾在烏魯木齊居住四個多月﹐目睹了維吾爾族群的狀況﹐瞭解到他們的社會位置。二零零九年後的新疆經歷了一段為期十個月的互聯網「燒書」過程﹐也就是政府當局試圖再度壓制維吾爾人的思想交流和傳播﹐過濾所有維吾爾網站。直到二零一零年五月互聯網再度開啟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維吾爾網站﹐包括「維吾爾在線」﹐都已被關掉。 (相關報導: BBC觀點》利益交織關係微妙的中國和土耳其 更多文章

二零一一年我居留烏魯木齊期間﹐每到網吧都得出示護照﹐市區裡的網吧只接受國民身份證﹐外國人不能上網。那是我頭一次被拒進入網吧。最後﹐找到了一家小型印刷行﹐裡面有電腦﹐請求店主讓我使用﹐才好不容易可以上網與外界聯繫。而資訊流通的控制﹐只是社會控制的一部分。生活在新疆的外籍人士都能感受到控制的滲透程度。從住房到行動自由﹐都處處受限。租房必向公安局登記﹐當時我住的公職人員住宅區﹐租房更要向公安單位申請。每個月跑公安局無數次﹐不僅必須申請暫時居住證﹐每回離開烏魯木齊去外地旅遊﹐還必須向公安局報告。漢人警官無禮至極﹐敲桌摔門都是平常。

喀什的「民族團結」標語 (白曉紅攝)
喀什的「民族團結」標語 (白曉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