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看不出明顯效果,俄國總統普丁聲音還很大。但油價重挫後,俄國經濟出現崩潰現象,普丁周四的年終記者會上,要人民作好未來2年經濟衰退的心理準備;顯然美國找到了俄國的「阿基里斯腱」。
歐美國家今年3月對俄國開始實施經濟制裁,以報復俄國出兵克里米亞。由於制裁幅度小,歐洲又高度倚賴俄國的能源;而根據華盛頓著名的彼得森國際經濟國研究所的長期研究,只有三分之一的經濟制裁能取得「部份成功」,當時國際多不看好其效果。結果確實是影響不大,所以7月實施第二輪經濟制裁,除了增加凍結資產與禁止旅行的俄羅斯官員名單外,最重要的是禁止與俄國國營金融機構往來,及禁止輸出能源技術給俄國。
這波制裁被認為打到俄國的痛處,當時專家預估此制裁如持續,會讓俄國經濟低迷情況成為長期的「新常態」。但許多學者認為俄國是個兆元級的大經濟體,又擁有超過4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歐美的制裁終究會回頭傷到自己,因此縱然承認制裁一定會對俄國經濟有影響,但效果終究有限。
不知有意(美國藉此打擊俄國的經濟)亦是無意,這幾個月油價爆跌,引爆俄國的經濟與金融危機,俄羅斯過度倚賴能源出口的經濟弱點一夕之間完全暴露。俄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美國同樣是日產油量達900萬桶的大產油國,俄國的出口與政府預算有一半以上是靠出口能源,美國則是幾乎零出口;經濟學家估計原油價格每跌10美元,俄國的出口收入就損失324億美元,經濟成長就要少掉近2個百分點。當油價從年中的每桶百美元快速下跌到60美元時,就引爆俄國經濟與金融危機。
資金外逃、盧布貶值、政府赤字大增,周一盧布貶10%到1美元兌64盧布,俄國央行一口氣把利率從10%拉到17%,意圖遏止資金外逃、穩定盧布匯率。17%的利率在金融界是屬於百分之百的懲罰性利率,它會嚴重打擊傷害經濟,非萬不得已無人敢為之。但17%的利率只讓盧布上揚幾小時,接著再狂洩千里,一口氣從1美元兌62盧布貶到80盧布。從年初至今,盧布貶值了50%。
這幾乎是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翻版。俄國超過4000億的外匯存底,看起來是其堅實的支撐基礎,但面對強大的金融壓力卻顯得無濟於事;一般估計,俄國央行已用掉超過800-900億美元去支撐盧布,從匯率走勢來看,其效果為零。
接下去要面對的是許多大型企業對外舉債的償還問題,那些以美元計價的借貸,在盧布狂貶5成後,所有企業都面對更昂貴的還債成本,以盧布算的話,這些企業的舉債金額是年初的一倍,完全超出正常可承受的範圍,違約機率大增;12月俄國要償還300億美元,明年是1000億美元,俄羅斯石油公司已向俄國政府求助支援490億美元,以避免違約。如果企業違約則那些債權人─特別是金融機構,也要跟著出事。這個雪球一路滾下去就是一場金融風暴了。
對民間實體經濟而言,最大的傷害是面對貨品缺乏、通貨膨脹的打擊。因為匯率變大過鉅,且未來金融風險高,許多國外的企業已停止對俄國的出口,這既會影響俄國的企業生產、也同時影響民間消費。而匯率重貶,白話文講是俄國的盧布變不值錢了,對外買東西更貴,這有可能將點燃惡性通膨─11月俄國的通膨已高達9.1%,就算不是全球最高,也是名列前茅;以目前態勢,預估明年通膨大概在13-15%,經濟衰退5-6%,這是典型的金融災難國家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