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的,318佔領立院行動是個世代運動。
對我這個中年人而言,318佔領行動最撼動人心的一句話是,「我們要決定自己的未來」,台灣反服貿的民眾也許是不分年齡的,但可以確定的是,熱情站出來的卻都是年輕面孔。
當然,這並非什麼新鮮事,從五四到六十年代學運風潮,甚至那些19世紀暗殺貴族高官的虛無主義份子,無一不是熱血青年。318佔領立院行動最有趣的是,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總是「以父之名」,但這次那麼多學運中年尾隨子女也熱情投入時,不但有進步性的傳承,而且他們都是「以子女之名」,為了下一代而再度走上街頭。
正因世代的意義那麼明顯,所以,這句在推特上流傳的話才會讓人會心一笑。「爺爺革命,爸爸才有票投。爸爸亂投票,兒子就得革命」
這句話的前半段,可說是歷史常識,現代人其實都是搭便車的人,要不是上一代不計代價,流血犧牲,我們今天不可能坐享民主;但是後半段的「爸爸亂投票,兒子就得革命」,卻是有爭議的,但正因為爭議性,反而可以點出318攻佔立院行動的代表性問題。
「爸(媽)亂投票,兒(女)就得革命」可以和另外一句熱血沸騰的運動警句作對照,「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成為義務」。
當年輕人在立院議場牆外繪出「獨裁成為事實」,台下紛紛叫好,但台灣當前的問題是因為總統馬英九獨裁嗎?事實上,馬英九二年前才贏得過半數選票當選,國民黨仍有國會過半多數。也許,這真的是有人「亂」投票,但是,「亂投票」本來就是民主常態,只有北韓這樣的集權才會規定你如何投票;投票是人民的基本權利,投票的理由及方式幾百種,沒有對錯可言。
當然,台灣的公民都很清楚,民主絕對不只是投票,但是其他民主制度該有的要素,從獨立的司法(馬英九才剛連二敗)、強力監督政府的國會(連藍委也不見得聽命馬英九)、強悍的媒體(台灣媒體令人不滿,但絕對是競相批馬至少是嘲馬),堅定的公民團體(去年的一九八五及剛剛見證的318佔領立院行動),這幾大民主要素台灣無一或缺,要說台灣是個獨裁國家力,不但名不符實,而且會誤導這次為何會出現318運動的本質。
馬政府為何會在服貿協議上栽了這麼大跟斗,關鍵原因他可能還渾渾噩噩;畢竟,二年前的總統大選時馬英九的「九二共識」還技壓蔡英文的「和而不同」,他當然相信,兩岸經濟深化是民之所欲。
也許,馬英九最大失誤在於,他誤讀了民意,即使有選舉過半的民意授權(mandate),但此一授權並非空白支票,可以任他隨時兌現。選民希望兩岸和平交流,但是未必就支持馬政府所簽訂的服貿具體內容,因此馬英九應該送到國會再確認,但他卻想便宜行事靠行政命令讓服貿闖關,就是過度解讀選民的授權。
其實,如何解讀選民的mandate,真的是一大學問。歐巴馬2008年大選時以全民健保為主要政見,當時大受歡迎,但兩年後,歐記健保就成為國會議員選舉時的票房毒藥,共和黨誓死反對。好不容易送出國會,又被以違憲告上法庭,最後是最高法院以一票之差勉強讓歐記健保通關。當然,從歐巴馬的案例看來,民意無常的成分居多,但選民變心天經地義,總統也只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