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駿觀點:事情正在起變化

美國國務卿凱瑞(左)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會談主題有三:朝鮮、台海、南海。(美聯社)

兩岸之間目前最引人關注的大事應該是蔡英文對以「兩岸同屬一中」做何表態,如果大陸接受,則罷,大家虛驚一場;若不接受,失了「定海神針」的洋面將衝擊起何等的波濤?早就預告的「地動山搖」將如何動搖?動搖到什麼程度?萬方矚目,凝神靜待。

不正常的外在現象預示著新型變化

大陸不斷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清楚表達蔡英文必須接受「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若迴避「一中」相關用詞,至少要清楚說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宣示。其實,「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就是「兩岸同屬一中」的委婉說法,不會有第三種情況。 美國政府也出面表達了特定意思。美國時間2月11日下午美國國會又舉辦聽證會,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回答會議主席的提問時公開透露,蔡英文曾向美方重申會持續維持現狀,也充分理解有義務持續追求讓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同時,蔡英文也計劃與北京當局合作,會試著繼續馬英九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這次的透露顯然有對蔡英文揭底的警告意味。 在近來兩岸關係這場較勁中,截至目前為止,蔡英文似乎反而是比較沉得住氣的一方,表態明確,立場堅定,堅持不接受以「兩岸同屬一中」為核心的「九二共識」,但言語不多且溫和。反觀,大陸與美國似乎有沉不住氣的現象,動作言語不少,似乎有失強大者該有的沉穩鎮靜,這未嘗不是一種不正常的反差,映射出潛藏事物深層極為棘手的衝突。同時,似乎透露著「事情正在起變化」,各方較量的招數翻新,處理不好就會是一種新型衝突爆發的前奏,必然牽連台灣,值得各方提高警覺。

牽動刺激兩岸關係的因素擴大

近一兩個月,美國的飛機與軍艦不斷有意地入侵大陸領空與領海,似乎故意設局令大陸當局處於被動難堪的處境。若是大陸採取軍事反制措施,可能正好給美方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聯合更多的國家,對大陸採取進一步的聯合行動,製造更多事端,令大陸當局左支右絀,形象敗盡。在大陸今天內部與周邊問題不斷增生惡化的情勢下,勢必對大陸的經濟與內部穩定造成難以估算的負面效果,大陸若因此投鼠忌器,只能口頭還擊,吞忍了事。這種不或不敢採取軍事反制措施的現實也可能造成多重負面效應,極可能鼓舞周邊國家對大陸強硬,也可能令台灣內部的獨派氣焰更加振奮,在大陸執政當局「對內強硬、對外軟弱」的反差對比之下,日子一長,很可能會刺激內部人民對執政者的負面觀感,離心離德。照現在的態勢看來,美方極可能會持續加壓,穩住壓力強度,以逸待勞,以壓待變,令大陸執政當局軟硬皆難,進退失據,終致裏子面子雙失,內院起火。這是「不戰而屈人兵」與「攻其所必救」的變化球,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高的「亞洲再平衡」效益。 (相關報導: 中國外長演說提及我國《憲法》總統府:有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更多文章

王毅與凱瑞1月27日的會談主題有三:朝鮮、台海、南海,除於台海有共識之外,在南海與朝鮮問題上雙方意見相當分歧,美方想以南海為籌碼牽制中方,中方力圖以朝鮮為籌碼化解美方的牽制。由於歷史的因素與現實的條件,台灣在南海議題上的表態事實上可以做為美方或中方在雙方較量中的話柄或支點。所以,針對馬英九可能將登上太平島以及對蔡英文的南海主張有何評價的問題,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月27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有責任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等於給予某種程度的肯定與支持。而美方對馬英九登上太平島一事則給予負面評價。二月王毅突訪美國,在朝鮮問題與美方達成制裁與半島無核共識,對南海針鋒相對,在記者會上特別提出台灣問題,代替美方表示,將繼續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獨。可見,朝鮮、台海、南海三問題已產生實質連動關係,也代表了兩岸關係將更加複雜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