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3E政策 文章列表
#
3E政策
約 2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21世紀的佛朗哥西班牙─談中共屬於哪一個陣營?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迄今已經兩年,雖然中共宣告中立,但任何有仔細觀察這場戰爭的人,都知道中共至少在開戰初期的立場是明顯偏向俄羅斯的。不只一堆大陸的軍事專家站出來為俄軍大唱讚歌,聲稱烏克蘭首都基輔將在一小時22分鐘內陷落。抖音的內宣與外宣系統也紛紛啟動,在華語世界散佈所謂烏克蘭是納粹,對俄裔居民大搞種族清洗的不實訊息。
許劍虹
2024-05-26 07:20
地方新聞
台中
全國最多 中市外師增聘可望突破200人
台中市打造雙語學習城市,自籌經費持續增聘外師,也積極爭取中央補助,外師人數到112學年度可望突破200人,維持全國之冠,並進一步透過親子共讀及社區走讀等創新活動,將雙語教學持續深化。市府教育局指出,台中市外師人數年年增加,109年35人、110年123人、111年185人為全國之冠,112年可望突破200人繼續稱冠,希望達到校校有外師的目標。
王秀禾
2023-08-15 14:22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政府既食我家賦,何時為我國民撥烏雲 ?
相信全臺灣沒有所謂的專家敢於揭開此一實際情況,今為了喚醒我臺灣2,000萬國民能睜開雙眼,清清楚楚了解如何從所謂的綠能撈取幾兆元以上的利益,也為什麼堅持要廢除核四的主因。
許鴻鐘
2023-07-19 05:30
新聞
政治
失敗政策又一樁?交通部未停讓行人大執法遭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為撕下台灣「行人地獄」標籤,交通部自6月30日開始實施「不停讓行人大執法」;而根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發現交通部與部長王國材的負聲量從6月底就開始累積,截至7月16日為止共累積17982則負聲量,其中討論「行人違規也該提高罰則」相關聲量佔比最高,達52.3%。對此,指標數位行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黎榮章今(18)日晚間也於臉書以「失敗政策又一樁?」為題,發文批評交通部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駱肇樑
2023-07-18 21:54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余宗龍觀點:行人專用時相,治標又治本
行人在斑馬線上遭撞傷,已成為民眾恐懼的日常;但政府要洗刷行人地獄的污名,卻始終拿不出辦法,只想用執法立竿見影,而忽略問題所在,無法解決問題。這幾天,「斑馬線上有人時車輛須停」的交通政策矯枉過正,後因民怨四起、朝令夕改,政策喊卡!究竟要怎樣給大家一條可安心行走的路?
余宗龍
2023-07-16 06:30
新聞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市警局提「7328警政策略」 強化轄內治安平穩
台中市政府警察局以「7328警政策略」強化治安、交通與弱勢關懷等作為,包括治安7掃、交通3E、2快部隊及8大關懷。市長盧秀燕今(25)日在市政會議中表示,台中市有十分精良的警察人員,他們用生命保護市民、守護城市,因此她希望大家能尊重並肯定警察同仁;她也呼籲民眾守法,讓我們的城市更安全、宜居。
王秀禾
2023-04-25 23:57
新聞
政治
台灣「行人地獄」哪最嚴重?時力秀數據:台南連23月當年度傷亡率最高
台灣交通問題嚴峻,引發多家外媒報導。時代力量台南黨部今(17)日召開「洗刷行人地獄污名,由改善台南觀光道路開始」記者會,立委陳椒華指出,去年全國傷亡率皆雙雙惡化,尤其台南問題特別嚴重;她呼籲,台南作為全台交通人數死傷率最高的縣市,台南市政府改革應立即啟動,並從觀光道路的改善,來改變被外媒稱為「行人地獄」的交通環境。
潘維庭
2023-03-17 21:26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高市府與高中職校長共商精進策略 建立學子交通安全觀念
高雄市政府今(28)日辨理「副市長林欽榮與高中職校長們有約-交通安全交流座談會」,由林欽榮主持並邀集教育局、交通局、警察局、高雄市區監理所、高雄區監理所以及高雄市高中職各校校長,共商青年學子交通事故防制的具體精進推動策略。
徐炳文
2022-03-28 23:13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弘安觀點:解放軍台海實戰演練,推動統一進程已無回頭路?
解放軍軍機今年10月進入台灣空域頻率壓力增高。10月4日報導,白天來了52架共機,包括34架殲16、2架蘇愷30、2架運8反潛機、2架空警500、12架轟6,夜間又來了殲-16機4架次,計56架共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也是國防部去年9月17日揭露共機動態以來,數量最多一次。(殲-16單日38架次)。
弘安
2021-10-06 07:00
地方新聞
台北
ESG將成投資GPS 掌握關鍵跟上綠色投資風潮
ESG投資從國際風行到台灣,成為當今最熱門的投資顯學。有鑑於ESG長期的投資潛力,「鉅亨買基金」21日結合鋒裕匯理、法銀巴黎、百達與瑞銀等擁有ESG豐富投資經驗的四家資產管理業者,共同舉辦「2021鉅亨永續投資趨勢論壇」。「鉅亨買基金」表示,在環保意識抬頭、肺炎疫情助攻,以及各國政府相繼推出的政策紅利加持下,ESG已經是無法抗拒的長期投資趨勢,「ESG」將是未來投資人的重要指引,成為基金投資領域裡不可或缺的「GPS」!
唐可欣
2021-04-26 15:55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不一樣的交通部長」為何獲肯定?機促會:林佳龍願採這種人的意見
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因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故黯然下台,但林佳龍於任內表現仍獲得許多公協會、民間團體肯定。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提到,林佳龍除邀請民間團體參加諮詢會議,也看見林佳龍對於交通議題的敏銳度,並希望接任交通部長的王國材能延續林佳龍作為,繼續聽見「用路人」的聲音。
盧逸峰
2021-04-23 08:2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新新聞
美中一手硬一手軟,雙方軍事較勁為談判做準備
正當各方認為隨著拜登(JoeBiden)一月二十日就任美國總統,美中之間在川普時代劍拔弩張的情勢可望緩和之際;雙方卻出人意料地從一月二十三日開始,在巴士海峽周邊展開連串的軍事活動,引發我國與區域其他國家的高度關注。
揭仲
2021-02-04 10:4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拜登上台一周,中美關係好轉?日經:雙方對台灣問題武嚇文攻,美軍航母打擊群開進南海
相較於川普團隊的高度敵視中國,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的拜登被認為是中美關係好轉的關鍵之一。不過中國空軍在拜登上任後的第一周就擺出陣勢騷擾台灣,引發美國國務院重申對台灣「堅如磐石」的承諾,並且敦促北京停止對台施壓,美軍的航母打擊群則在23日駛入南海海域。《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美雙方都想在新時代定下基調,但目前看來開局並不順利。
李忠謙
2021-01-25 19:03
財經
證券投資
群益投信五大明星基金經理人點評2021年上半年投資方向與策略
揮別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2020年,進入2021年,群益投信表示,隨著新冠疫苗施打讓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料降低,最壞及最恐慌的情況已過,全球景氣有望逐漸走出陰霾、企業獲利獲得修復,有助於風險性資產表現續航。
財經中心
2021-01-06 17:53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美軍派往南海的加油機,為何遠從關島起飛?北京智庫:恐為「長程奔襲南海」與「極端情況」預作準備
北京智庫「南海態勢感知計畫」12日公布9月份的監控數據,今年9月份美方一共派出60架偵察機在黃海、東海、南海等海域進行偵查。不過美國軍機的架次並非重點,該智庫從軍機出動的區域判斷,南海才是美軍最為關注的焦點。而且美軍飛往南海的加油機並非由沖繩基地出動,而是遠從關島飛來,這很可能是美軍正在為「未來極端條件下的長程加油任務預作演練」。
李忠謙
2020-10-13 17:50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趙春山觀點:中美南海「秀肌肉」意欲何為?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在本週發表有關南海緊張情勢加劇的聲明。川普政府上台後,南海一直被視為中美戰略競爭下的一個爆炸點,如今雙方關係從戰略競爭邁向戰略對抗,情勢看來更是劍拔弩張,戰爭大有一觸即發的危險。
趙春山
2020-07-16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北韓「耶誕禮物」引爆東北亞局勢?金正恩宣示「加強自衛國防力量」,文在寅赴北京求助習近平
北韓(朝鮮)要求美國在年底之前對「無核化」談判做出大幅讓步,否則將送出「耶誕禮物」。如今期限將屆,僵局未解,各方預期北韓可能再次試射洲際彈道飛彈,東北亞局勢將高度緊繃。
閻紀宇
2019-12-22 16:59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歷史
G2互動70年》從封鎖到接觸、從天安門到911:陷入貿易大戰的中美關係,還回得去嗎?
1949年,中國共產黨上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發生劇烈變化的不僅僅是中國國內的局勢,還有中美關係。曾經在二戰中與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結盟的美國,在中共建政後的三十年間,拒絕承認共產黨政府,繼續與中華民國政府保持外交關係,並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除此之外,美國還在軍事、外交和經濟領域對中共領導下的中國實施封鎖和孤立。
美國之音
2019-10-01 10:00
新聞
政治
國內
軍事
新新聞
新新聞》潛艦國造背後的五個海官學長學弟
黃晨光、黃曙光、郭璽、黃征輝(黃河)、陶謙光,他們有兩個共同點,首先都是海軍官校學長學弟,其中,陶還是總統蔡英文的遠房親表弟,但兩人不熟。第二點是與連日沸騰的潛艦國造案(IDS)都有關。
蕭介雲
2018-10-27 18: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鍾易詩觀點:科技執法,許我們一個更安全的未來
許多人搭飛機前會買保險,但大部分的人偶爾會違反交通規則;根據統計,去(2017)年全世界商用噴射客機未發生任何死亡事故,但台灣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約三千人(以交通事故發生後30日內結果統計),相當於每年發生一次921大地震。馬路其實比空中危險,然而違反交通安全規則的行為卻時有所見,為什麼呢?
鍾易詩
2018-02-20 06: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