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9)日迎接成立五週年,從30多年前眾人對城市綠地的堅持和夢想起步,國內外各界人士跨世代齊心協力,催生出臺灣引以為傲的全球最大單一屋頂劇院,自2018年開館至今5年淬鍊,已成為連結國際和臺灣的重要藝術力量。下一步,衛武營將以穩健步伐邁進,繼續以打造具世界級影響力劇院為目標,並朝綠色永續方向發展,衛武營今日也和臺灣證券交易所簽署「綠色永續文化夥伴」合作備忘錄,將以劇場角色為環境永續貢獻力量。前人不懈的堅持與奔走,讓衛武營從過往軍事重鎮,進化為都會大型綠地和國際級藝文中心;90年代南方綠色革命的重要成員曾貴海醫師、黃暉榮教授特別蒞臨參與,和衛武營籌備處末代主任盧本善,以及文化部史哲部長、高雄市長陳其邁、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會成員、藝文團體等貴賓一同見證衛武營五週年。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一座藝文場館要在城市和國際上奠定基礎、發揮影響力,至少需要10年的累積,站穩腳步的衛武營雖獲得不少肯定,但仍有許多努力空間。這座為眾人開設的場館,5年來因眾人的聚集而活躍,無論觀眾、藝術家、工作人員或贊助企業,我們一起在此共同成長並共度許多時光。未來,我們將繼續堅定向前,全面地拓展表演類型,實現更多發展可能性,和眾人一起創造衛武營的未來。」史哲指出,衛武營一同成就高雄這個偉大城市轉型的工作,文化沙漠的形容詞自此與高雄絕緣。他特別感謝31年前提出願景的造夢者、15年前興建籌備的先行者、5年來所有進場的觀眾及舞台上的表演者。衛武營的興建起源於30年前,高雄人對衛武營這塊綠地的堅持,以及「為何臺北可以有兩廳院,高雄不能有?」的夢想。30年後不僅夢想成真,對於當年文化部及各界質疑,高雄如何養得起,包含衛武營等6座共近8萬席次的表演場館,高雄大爆發的節目,讓大家必須南下追劇搶票的實際情況證明,高雄不但讓文化沙漠成為歷史名詞;衛武營更讓高雄登上世界藝術文化地圖的閃亮圖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