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可能改變二戰後歐洲政治版圖的英國國會選舉於12月12日落幕。英國下議院共有650席,選舉結果由現任首相強森(BorisJohnson)領導的保守黨拿下了365席,比2017年的317席一舉增加48席,突破過半數所需的326席,獲得1987年以來在國會選舉最壓倒性的一次勝利。強森的主要對手,柯賓(JeremyCorbyn)領導的工黨,則僅取得203席,議席大減59席,嘗到1935年以來最大敗績。柯賓已宣布辭職,並表示不會率領工黨打下次選戰。如強森所說,保守黨的獲勝,使英國將能在明年1月31日前實現脫歐「沒有任何理由或藉口」。因為保守黨政府可以脫離「僵局國會」(hungparliament)的阻礙,不必再進行第二次脫歐公投。自從2016年公投通過脫歐案以來,國會處理脫歐問題便陷入僵局。前首相梅伊(TheresaMay)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在國會一再卡關。梅伊於2017年被迫提前大選,但選後保守黨席位仍未過半,反而削弱她與歐盟的談判地位。梅伊今年6月請辭下台,強森接任後也企圖藉大選取得脫歐的合法性。保守黨勝選,強森就能高枕無憂嗎?問題可沒那麼簡單。如果明年1月31日之前迅速通過脫歐協議,英國與歐盟也需要針對雙方未來關係從長計議,其過渡期長達十四個月,直到2020年12月31日為止。在此期間,英國與歐盟關係維持不變,雙方可就貿易、運輸、關稅、安全和邊境合作等議題進行協商。但在不到一年內要完成方方面面的談判,談何容易。看來強森只有在無協議脫歐和延長過渡兩者間做選擇。如果選擇後者,則必須在2020年7月1日貿易談判截止之前知會歐盟;若過此期限,就不再有任何延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