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黃進興 文章列表
#
黃進興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國內
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健康因素請辭 秘書長彭信坤接任
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副院長黃進興因健康因素請辭,即日由原秘書長、經濟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接任,秘書長則由原副秘書長、統計所研究員陳君厚接任。
中央社
2024-09-19 15:17
新聞
政治
新書憶旅美返台任中研院長歷程 李遠哲曝曾遭人眼紅「放火燒辦公室」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日前出版新書「返鄉記」,以口述方式紀錄留美返台過程,以及接任中研院長的心路歷程,並在今(25)日赴台北國際書展舉辦新書分享會。對於過去接下中研院長一職,李遠哲分享,當時除了科學研究,還參與教育、社區改革等,希望回鄉貢獻台灣,卻有很多人看不慣他,甚至放火燒了中研院辦公室,但他不在意社會對他的誤解,希望能繼續為世界努力,也期盼透過本書帶大家看見世界的轉變。
許詠晴
2024-02-26 09:0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黃進興專文:唐獎點滴─斯波義信的兩隻鳥兒
平時品茗,我喜歡佐以YokuMoku(日本小蛋捲,據說為皇室喜愛的甜食);這時內心便浮現普魯斯特(MarcelProust,1871—1922)《追憶似水年華》起筆的一幕——男主角邊啜飲茶點,邊信手拈來「瑪德蓮」(Madeline)小甜餅;心頭霎時湧上朦朧的小確幸。
黃進興
2020-01-27 07: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文化
黃進興專文:本土人類學的先驅─懷念李亦園老師
甫進台大歷史系,頭一年必須修習「人類學導論」,該門課係由人類學系的先生輪流就各專題做講演;居中李亦園(一九三一—二○一七)老師的授課,最為生動有趣,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於考試成績出乎意外的好,曾姓助教還來問我是否要轉系,可是因為和歷史系諸位同學已經有了不解之緣,只好決定留在本系。但受此鼓勵,之後又去旁聽了李老師的「原始宗教」、「人類學方法論」,受益更多。即使到哈佛進修,也一直保持這方面的興趣,常到人類學系旁聽課。日後,我會特別關心儒教的宗教面相,恐怕其來有故。
黃進興
2020-01-26 06:2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黃進興專文:藥方只販古時丹──余英時師門六年記
頭回看到余英時老師是一九七五年二月,他剛當選中研院院士不久,為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做了一次講演,題目是「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這個演講整理成稿後,成為以後二十年研究中國思想史「內在理路」的典範,影響極為深遠。而我當時猶忝列「批余小將」,以打倒學術權威為己志,聽了這個講演,心中若有所失。
黃進興
2020-01-25 06:20
新聞
國內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今年最後一屆 黃進興:希望未來有人繼續承辦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今天舉行第4屆頒獎典禮,今年共有6名年輕學者得獎。由於文學領域的研究經費短缺,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也呼籲,希望可以有人持續承接這個獎項。
中央社
2018-12-28 18:59
新聞
國內
挽救學術清譽?中研院切割唐獎退出評選,退回潤泰千萬捐款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2012年捐資30億元成立唐獎基金會,但據《鏡傳媒》報導,第3屆唐獎卻傳出原本協助評選的中研院決定暫停本屆的評選工作,不但退回潤泰集團捐助的2000萬元研究經費,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請辭評審委員會召集人一職。去年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涉入浩鼎案,與浩鼎大股東尹衍樑關係牽扯不清,重創中研院聲譽,切割唐獎時機敏感,外界多認為是中研院新任院長廖俊智為挽救中研院學術清譽,決定和尹衍樑劃清界線。
謝珮琪
2017-04-05 21:44
新聞
國內
中研院副院長出爐 李遠哲愛將周美吟名列其中
中研院今天在官網上發佈訊息,原本代理副院長的王汎森、王惠鈞及王瑜等3位院士,自9月1日起解除代理,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派周美吟、劉扶東及黃進興三人接任中研院副院長,由於周美吟過去在中研院院長遴選過程,一直被外界視為是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的「愛徒」,今天這項人事安排,似乎也間接證實了李遠哲在中研院地位難以撼動。
林上祚
2016-08-17 18:28
風生活
國內
楊照專訪》菜市場長大的小孩,無法忍受被考試和教科書綁架的教育
「今天的新聞不會真的變成明天的歷史,充其量只會是『明天的掌故』。『掌故』和歷史還是有距離。掌故片段、瑣碎,雖然充滿了驚訝傳奇的趣味,能夠跨越時光仍然保持其趣味娛樂性,然而掌故就不是歷史,只能是歷史的邊緣殘餘。因為歷史擺脫不了判斷,擺脫不了『重要性』中心論旨。眾多紛紜的人類過往歷程,我們不可能留存全部、記錄全部,更不可能敘述全部。只能選擇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楊照《十年後的台灣》(2005,《印刻文學》)
夏珍
2016-01-03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