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馬翠華 文章列表
#
馬翠華
約 1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家不是避風港的哀痛
多年前我在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台受訪時提及家庭暴力相關法令,會後一名外籍新住民拿她被丈夫打到重傷不像人的照片給我看,她逃離家庭卻為了一歲女兒被丈夫扣住,官司打了兩年仍無結果的哀傷及呈現每日生活中的悲痛,一直揮之不去。經了解其背後原因是她嫁到台灣時不知在母國已懷他人之胎兒,丈夫內心感受背叛羞辱給她的反擊與報復。
馬翠華
2025-03-11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婚姻是常相聚或常相守?高齡離婚是解脫?
過去我常言,兩人婚姻的離異若可造就四人幸福,是常相聚好,還是常相守?一位大約 60 歲的女性哭著說:我不要離婚,我原諒他找小三,我願意與小三一起共同生活,我曾經打他,一定會補償他,法院居然判決離婚。這位女士的傷痛值得理解,但是強摘的瓜不甜。
馬翠華
2023-03-14 13: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博客來解僱打掃阿姨爆發勞資爭議停損後感
這次博客來事件讓原本的承攬議題變成家戶喻曉的勞資爭議事件,特別受輿論關懷。按照媒體公布的雙方「清潔服務承攬合約書」內容,似乎是個人勞務承攬的契約,雙方有監督關係,因此「假承攬」爭議的後續協商,博客來快速同意結清李阿姨21年的費用。據媒體探知,是依照勞退舊制計算,以李阿姨21年年資、月薪2萬9500元計算,有36個基數,退休金至少要拿106.2萬元。
馬翠華
2023-01-06 13: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條件再放寬,年輕人就業將受到挑戰?
我國就業人口開始轉變,不喜歡從事辛苦、危險、骯髒的工作,還有家庭照顧的工作,政府於考量基層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在1989年10月開始開放引進移工到產業及家庭中工作。截至目前為止在台移工雖將近70萬人,大多從事基層且勞力密集的工作。但見勞動市場上的供給依然有失衡現象,例如營造建築業急缺勞力工,以致工期常延後。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8月底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統計結果,製造業職缺人數達9萬517人,營造業職缺人數達2萬5,758人。再依據國內仲介統計發現,中階技術人力缺工也逐年擴大,110年缺工達13.1萬人。
馬翠華
2022-12-03 13: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人蛇詐騙不斷,青年低薪、高失業率才是真正推手
何謂「人蛇」?是指非法出入境之「偷渡者」或人口販賣中的受害者。何謂「人蛇集團」?是指以偷渡、販賣人口為業的非法集團,人口販運之態樣,分為性剝削、勞力剝削與器官摘除等三種。1989年是偷渡黑潮高漲期,人蛇偷渡是黑社會重要財路,責任又比毒品與槍械販賣罪輕,致發展快速。台灣人蛇集團跨國際偷渡,擴大到歐美及港陸與東南亞,主要的手段是以介紹工作及旅遊為幌子,多數對象是以崇尚拜金或窮困年輕人為主要對象(台商雜誌,1994)。
馬翠華
2022-10-24 13: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勞基法一修再修,過勞真的有解嗎?
許多工業化國家一直存在工時爭議,從國際文獻中發現每週工作時間超過48小時者約佔世界工人的22%,尤其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實際工作時間差異仍然很大,沒有任何明顯減少工作時間的跡象(ILO,2007),而且職業原因於循環系統疾病之貢獻度高達23%(ILO,2005)。
馬翠華
2022-08-07 14:0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權力」成了讓性騷擾害者選擇沉默忍受的原因?
性別不平等是人類發展的主要障礙,尤其是層出不窮的性騷擾、妨害性自主、性侵害,包括親密關係性暴力等。從過去到現在性騷擾一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因為社會上性別差異的刻板印象依然強烈,究其因乃性別歧視自幼形成。近日(4/14)聽聞打工女生剛找到工作就被雇主性侵害致自殺身亡事件,有誰能防範此種陷阱?
馬翠華
2022-05-29 13: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經濟
觀點投書:新興勞動型態─「零工經濟勞動者」是員工嗎?
在經濟全球化與後工業化的趨勢之下,專業與彈性帶來了許多生產型態上的轉變,以致非典型僱用關係在各國盛行,例如派遣、部分工時工作者、短期聘僱工、外包工、斜槓青年,定期契約工等。如何將低薪勞動者整合到勞動市場並建立新的契約關係,應是迫切處理的議題,因為強調工作自主彈性雖好,但隱藏了工作不穩定的黑潮。
馬翠華
2022-03-23 13: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雇主職場安全責任擴及員工殺人?慎選員工與專業管理大挑戰
雇主責任大約區分為雇主自己的故意行為、過失行為、無過失行為所造成受僱人身體或生命傷害的刑事刑罰、民事賠償或行政罰等責任。雇主雖無違法行為,但要負擔員工故意或過失的代罪羔羊責任,只限於員工執行職務的事故,乃因涉及「監督與管理」歸屬雇主權限與職責。所謂的執行職務,目前有兩種判斷基準,第一是從員工的行為外觀,第二是依通常合理情況。因此,員工利用職務機會對於客戶的傷害或侵害的行為,雇主要負擔民事連帶賠償責任。
馬翠華
2022-03-13 13:3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當代中國女性多維角色的社會地位
從歷史看見中國婦女缺乏自主自立之意識,僅靠依附地位生活與生存,迄至20世紀60年代美國提出性別理論,大力鼓吹社會性別意識應納入立法保護範圍,西方風潮對中國婦女有幫助嗎?能否讓他們享有與男子相同的平等地位呢?
馬翠華
2022-02-13 13: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不能不重視的國安危機
台灣2020年國內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人數,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2021年國內新生兒人數也創下史上同期新低的紀錄。根據美國中情局發表之全球總和生育率預測報告,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2020台灣總生育率已低至0.99,2021年雖微幅回升至1.01,但2022年適逢虎年,受傳統思想影響,可能使得生育率再創新低。
馬翠華
2022-01-28 14:1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從醫護人員到超商店員,職場暴力該怎麼解?能預防嗎?
職場暴力穿破人民生命與身體保障的圍牆嗎?職場孤鳥被歧視或被霸凌是命運鎖鏈嗎?從時間軸的社會現象觀之,暴力已嚴重侵犯工作權,甚至生存權。哪些職場比較會出現暴力?愛荷華大學「傷害預防研究中心」曾在2001年研究發現,便利商店員或計程車駕駛或深夜工作者都是高危險群。國內某醫學中心研究調查顯示,高達83.9%之護理人員曾經歷職場暴力。另有研究者發現,除了高頻率的暴力外,凡夜間、輪班、長工時、高體力負荷、工作無保障及無正義的職場等,都是加重的危險因子,都傷及受僱者身心健康(邊立中、鄭雅文、陳怡欣、陳秋蓉,2013)。更有專家學者發現護理人員在一年內曾遭受到身體或精神暴力者有70.6%,且精神暴力為身體暴力的兩倍,其中比率最高的是言語辱罵(鈕淑芬、李作英、蔡瑞貞、邢世俊、吳淑靜、高靖,2018)。
馬翠華
2021-12-25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社會安全亮紅燈,《精神衛生法》該怎麼修?
國際衛生組織曾提出報告,全世界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人口中,有1/4是患有精神疾病(大紀元,2001)。另有研究者估計,一般人群中有0.6%到5%具有高度的精神病特徵,其中部分患者有工作能力並在企業內工作,但並非所有的精神病患會就診或犯罪。我國衛福部於108年統計精神病患者住院門診總計為2,827,173人,其中思覺失調、準思覺失調、妄想和其他非情緒精神病症為153,476人,約占5.4%。
馬翠華
2021-12-15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跟騷法」三讀通過,如何落實才是難題
世界各國早已注意到跟騷對於女性的威脅,何謂跟騷呢?美國的法學家梅洛伊(Meloy)定義為「故意威脅,惡意反覆騷擾威脅另一個人之安全(田佳鑫,2017)」,例如追蹤、站崗、打無聲電話、守候等。跟騷也是一種心理攻擊戰,一種視而不見的恐懼莫過於跟蹤騷擾的行為,該行為雖非嚴重侵害個人自由,但是與恐嚇相當,乃行為人製造了讓他人心靈害怕的情境,甚至因愛恨交加而殺人。
馬翠華
2021-12-06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優生保健法》擬修法,已婚婦女、未成年人工流產爭議在哪?
歷史上婚姻目的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故而傳宗接代,延續香火一直是華人社會的思想及觀念,古人對於生育後代的想法也延伸到制度面。近年來因社會經濟變遷改變世代新觀念而出現丁克現象(DoubbleIncomNoKids;DINK),亦即有雙薪及生子能力者追求自我實現或自我價值觀的提升而選擇不生育子女(沈鴻梅、鞏剛強,2003)。因此,不論夫或妻均有選擇不生育的權利已成為現代思維中重要議題。
馬翠華
2021-11-30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禁止女性夜間工作」違憲,是性別平權體現還是勞權開倒車?
110年8月20日,司法院大法官作出釋字807號解釋,正式宣告《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關於女性夜間工作禁止條款,「雇主不得使女工於午後10時至翌晨6時之時間內工作。但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且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不在此限:一、提供必要之安全衛生設施。二、無大眾運輸工具可資運用時,提供交通工具或安排女工宿舍。」自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大法官認為,該法已違反《憲法》第7條保障性別平等之精神,故因失其效力。乍看之下,似乎在性別平權的路上向前了一大步,不論性別皆有夜間工作的權利,但釋字807宣布後,卻引發更多的爭議與討論。
馬翠華
2021-11-05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基本工資明年調漲誰受惠?外勞基本工資應否脫鉤?
基本工資調漲最終定案,明年開始,時薪將從160元調整至168元,調幅為5%;月薪則從24000元調整至25250元,調幅約為5.2%。對於新鮮人及大多數的打工族群無疑是件好消息。
馬翠華
2021-10-18 06:0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明年上路,將帶來什麼改變?
勞工職業災害的案件層出不窮,甚至有許多一肩扛起家庭生計的勞工倒下,一家生活便陷入困頓,而《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於110年4月23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將在明年5月1日正式上路,這將為勞工職災保護及後續協助提供什麼樣的改變?
馬翠華
2021-10-17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