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顧頡剛日記 文章列表
#
顧頡剛日記
約 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蔡登山專文:百年文化家族的流變與記憶─追尋《留情》的背後
一本塵封半世紀的留言冊,封藏了一個百年文化家族的流變與記憶。周叔昭走後的二十六個年頭,我第二次打開這本《留言冊》,雖然在三年多前我有幸看到過,也翻閱過,但我無法完全理解它,當時我只記得裡面非常少的名字,當然這些都是周叔昭的師長,如吳文藻、冰心、費孝通、嚴景耀、雷潔瓊、吳宓諸人而已。如今再次翻閱,我感覺它是沉甸甸的訊息,竟是老人半生的生命屐痕,我要好好去解讀它。
蔡登山
2023-06-23 05:5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葛兆光專文:跟著余先生,發現學術史的「暗碼」
編按:余英時在普林斯頓寓所的客廳,是知交友人、後學晚輩、意見領袖、落難書生常常造訪的地方。余先生與夫人總是開門迎客,關懷各人學思經歷,處境遭遇,也不吝交流,盡力幫助。2022年7月31日,余英時先生逝世一年之際,聯經出版主辦「回到余英時的客廳」線上紀念活動,邀請了曾經在余英時的客廳與先生談論學術、思考生活的好友與知交,延續對先生的思慕,探討仍在影響後世的學思貢獻。本篇文章為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葛兆光在活動中的發言輯錄,標題與小標題為編者擬。
葛兆光
2022-09-11 15:0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余英時訪問記》儒者的氣象
2007年深秋,我到了美國1天之後,便前往普林斯頓和余英時先生暢談。暫別時,余師母陳淑平訂了計程車送我:「英時和你一起去火車站,一路上你們還可以多說一會兒話。」話長路短,到了車站,余先生還是不放心,看到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問清他也是坐往耶魯大學方向的同一列火車,余先生就讓我等會跟著年輕人上車,這才握手道別。幾分鐘之後,余先生又回到車站,叮囑我:「路上有很多站,一定要問清楚,不能那個年輕人在哪裡下車就跟著下了。」
李懷宇
2022-02-01 13:50
新聞
國內
藝文
王汎森憶恩師余英時治學寫作 「附庸蔚為大國」寫序文蘊釀成專書
史學大師余英時日前在美國寓所辭世,《聯經出版》4、5日舉行余英時紀念論壇線上講座,5日下午曾任中研院副院長的歷史學者王汎森,在普林斯頓大學時是余英時的學生,分享多年來觀察恩師的學之道。除了注意到余英時長期思考蘊釀問題的習慣,發現余英時許多著作都是「附庸蔚為大國」的方式而來,從一篇序發展成專書。
潘維庭
2021-09-05 22:20
評論
國內
專欄
蔡登山專文:真實與被扭曲的心靈
日記是最原生的史料,它的價值高過於回憶錄,因為雖然同為出自當事人的手筆,但前者是當天紀錄的文字;後者是經過多少年後的回憶記痕,經常會有種種的失誤。除此之外,日記因為是記給自己看的,因此就更「真實」了。正如周作人所說的:「日記與尺牘是文學中特別有趣的東西,因此比別的文章更鮮明的表出作者的個性。詩文小說戲曲是做給第三者看的,所以藝術雖然更加精煉,也就多有一點做作的痕跡。信劄只是寫給第二個人,日記則給自己看的(寫了日記預備將來石印出書的,算作例外),自然更真實更天然的了。」
蔡登山
2019-07-01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