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青少年施打疫苗 文章列表
#
青少年施打疫苗
約 2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稱柯文哲拒做心電圖挨轟造謠!台大醫施景中「翻車」神隱 低調修改留言權限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被羈押,民眾黨團主任陳智菡喊話外界想想,柯文哲在任台北市長期間對疫情的付出,不過台大婦科醫師施景中卻在臉書指控,柯文哲當時面對醫界建議,青少年施打BNT前後要做心電圖,「卻回應關我什麼事?」讓醫界感到灰心。不過後續民眾黨翻出當時的新聞痛批施景中造謠、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也找出當時疫情記者會打臉「柯文哲想做但指揮中心婉拒」。而事發3天至今,施景中臉書並未有新PO文,但疑似悄悄修改臉書留言權限,面對媒體致電則稱「在忙,不便回應」。
張庭維
2024-09-25 10:16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蔡壁如觀點:認知作戰比一比
前天有一則新聞,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一則新聞的標題:太想吃牢飯!新北男超商亮刀搶燕麥奶自首…
蔡壁如
2023-01-18 14:30
風生活
該讓孩子打BNT、莫德納嗎?醫師曝疫苗副作用其實更輕微,保護力持續半年以上
台中市6到11歲兒童將開打兒童疫苗,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昨(9)日表示,無論是BNT或莫德納疫苗,施打後7成機率可預防重症,且效果持續半年以上。
中央社
2022-05-10 19:35
新聞
地方新聞
台中
榮總兒科醫師建議兒童疫苗來就打 高達7成機率預防重症
台中6至11歲兒童疫苗將於5月11日開打,市長盧秀燕9日召開台中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記者會,特別邀請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到場,說明疫苗效果與副作用、居隔兒童照護與確診症狀處置等注意事項。陳主任表示,疫情來勢洶洶,不論莫德納或BNT疫苗均有效、副作用少、可提供保護力,施打後有7成機率可預防重症,且效果持續半年以上,建議有機會就先打。
王秀禾
2022-05-10 02:22
風生活
疫苗第四劑確定開打、6歲兒童可打第一劑!指揮中心最新政策曝光,3種人優先接種
重大疫苗新政策宣布!經衛福部評估後,第二次追加劑(即疫苗第四劑)已拍板確認可施打!目前施打對象為65歲長輩、長照住民及18歲以上免疫力低下者;而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族群則可以接種第一次追加劑(即疫苗第三劑);至於6歲至11歲的兒童族群則可開始接種半劑的莫德納疫苗。
518職場熊報
2022-04-25 21:54
新聞
政治
曝中國將發藥證給BNT 高虹安籲陳時中「盡快談」:之後要搶會比較困難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14日接受網媒節目專訪提及,國內本土疫情延燒,而中國準備開放BNT藥證,未來台灣採購恐遇上困難,她呼籲衛福部長陳時中必須加快腳步動作,不能只在乎數量,還要考量到疫苗的多樣性。至於先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捐贈BNT疫苗,高虹安指出,很多民眾說「一針一世情」,想要好好謝謝郭台銘,郭台銘在先前出席活動時,被問到還會再捐BNT疫苗嗎?郭台銘愣了一下說,「要等國家點頭」。
潘維庭
2022-04-15 00:49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社區廣設新冠疫苗接種站,方向弄錯囉!
因應新冠病毒的新型變異株Omicron的攻擊,行政院宣布為了要彌補新冠疫苗第一劑與第二劑的施打落差以及提升疫苗施打率,因此預計要在賣場與百貨公司廣設施打站讓民眾可隨到隨打,而全聯福利中心也證實將提供174個點作為施打站。這是政府為了體恤國人提供更多、更為就近與便利的施打服務,乍聽之下是個德政,但事實上很可能是個效益不彰的政策規劃!
曾世懷
2021-12-08 05:30
新聞
國內
孩子該打BNT第2劑嗎?專家示警:台灣心肌炎粗發生率是美國的2倍
國內首劑新冠疫苗覆蓋率突破7成、完整接種率達到3成,指揮中心宣布,第13輪開放12歲以上族群接種首劑BNT疫苗、10月8日前完成施打的18歲民眾則可預約第2劑。針對青少年接種議題,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分析國際不良事件數據指出,台灣青少年施打第首劑後心肌炎的「粗發生率」為美國的2倍。
李瑋萱
2021-11-02 15:35
風生活
台灣青少年接種BNT引發心肌炎機率較歐美高2倍!專家急籲指揮中心應提出利大於弊數據
台灣12至17歲青少年在校園接種第1劑BNT疫苗,指揮中心評估第2劑接種規劃,專家今天說,台青少年心肌炎發生率是美國2倍,接種第2劑是否利大於弊,應提出數據供家長參考。
中央社
2021-11-02 15:15
風生活
新增2例本土確診!國高中生到底要不要打BNT?醫師1句話給答案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宣布有2例本土確診,境外移入3例,總共5例確診。陳時中表示,確診人數當中,新北市1例、桃園市1例。
潘京婕
2021-09-13 14:05
新聞
國際
只打國產疫苗,兩歲以上就可接種!古巴領先全球,新冠疫苗施打範圍降至兩歲幼童
古巴6日成為全球第一個對2歲以上孩童施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國家,採用的是未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國產疫苗。
中央社
2021-09-07 20:00
風生活
首批BNT疫苗開放登記,3類人不適合打!常見副作用、保護力,8大QA一次看
疫苗預約平台於28日開放BNT登記,指揮中心公布,台積電、鴻海永齡、慈濟採購的1500萬劑BNT疫苗,最快將在8月底到貨200萬劑,預計優先保留120萬劑提供12歲至17歲青少年施打,剩下約80萬劑將開放給1至10類對象。針對副作用、不適合接種對象及可否混打等問題,以下8大QA一次整理給你看!
潘京婕
2021-08-30 11:29
新聞
國內
混打疫苗可間隔12周以上嗎?醫揭利弊:至少優於2劑AZ
國內疫苗數量短缺,加上有越來越多數據指出混打保護效力更高,有不少民眾希望能混打疫苗,至於是否要為了混打疫苗而延長第2劑接種時間到12周以上?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指出,混打2劑間隔在12周以內,已有實驗證明免疫生成相等或優於兩劑mRNA疫苗,而超過12周,如果不能達到2劑mRNA疫苗的抗體生成水準,但至少肯定明顯優於2劑AZ疫苗。
羅立邦
2021-08-27 21:55
VIP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青少年可打哪些疫苗?這兩種已通過多國EUA 國產疫苗也啟動臨床試驗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起肆虐全球,科學家很快發現此一全新病毒主要攻擊對象以中老年人為主,青少年、兒童相對較少感染,即使染疫也以輕症或無症狀居多,故各國疫苗接種政策以「長幼有序」為主軸。惟隨著國際大廠疫苗未成年組人體臨床試驗陸續完成,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在成年人口疫苗接種達一定覆蓋率後,均已全面推動12至17歲青少年施打。
黃天如
2021-08-09 17:00
新聞
國內
通勤擠爆卻屢被當「疫苗棄嬰」?上班族怒:為何總有第N類插隊
民間採購1500萬劑BNT疫苗,指揮中心證實,已通過EUA,專家建議可以留給青少年,或是提供第一劑施打AZ的民眾混打第二劑。不過,由於公費疫苗接種,先有各類名目搶先接種,後又依序從長者向下施打,如今終於要輪到群聚風險最高的青壯年上班族時,卻又被青少年、甚至補教業者「插隊」,有網友不滿怒嗆,「為什麼每次都有什麼第N類,基於某些原因要插隊打?」
陳煜
2021-08-05 17:08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龔邦華觀點:台灣獨有的「國際相當」─把血栓拋腦後打到AZ算你幸運
台灣指揮中心發布了一個消息,台灣有13個接種疫苗後出現血栓合併血小板症狀的案例,最年輕的22歲,然後都是接種AZ疫苗。發言人莊人祥補上一句,「發生年齡與國際相當。」國際?請問一下是哪個地區?只能打AZ的許多非洲國家嗎?還是停打AZ的各國?或是限制AZ施打年齡的諸多國家?
龔邦華
2021-08-02 06: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有疫苗官員先打,有商務艙官員先坐
奧運官員坐商務艙與中央防疫官員優先施打新冠肺炎疫何異?這見證蔡英文政府民主價值的虛偽!
張至善
2021-07-23 05:40
新聞
政治
國內
「拒絕疫苗混打,第2劑覆蓋率恐成問題」 沈政男揭數據提混打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疫苗是否混打也成為各界討論焦點,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指出,現在對於接下來將要進來的mRNA疫苗如何安排施打順序,必須在混打趨勢下做考慮,一個最可行的做法就是開放高危險群,比如醫療人員先進行混打。
羅立邦
2021-07-16 19:46
新聞
政治
國內
「Delta病毒更容易感染年輕人!」高虹安籲:開學前快規劃青少年打BNT
隨著民間協助購買BNT疫苗傳出好消息,外界關注12到18歲青少年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聲音。民眾黨立委高虹安今(16)日指出,雖然13日起開放18歲以上民眾登記施打疫苗意願,但學生族群依舊沒有疫苗可打;如今暑假已過一半,距開學不遠的情況下,相關施打策略應盡快有系統性的部署。
潘維庭
2021-07-16 12:54
新聞
政治
BNT先給青少年打?青壯年網友心寒:可憐!繳稅主力活該當韭菜
台積電、鴻海集團成功購入1000萬劑BNT疫苗,由於現有AZ及莫德納疫苗接種對象都不包括12至18歲青少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稱,若沒有其他疫苗可選,BNT疫苗將先保留給青少年接種,消息引爆兩極熱議。對此,大批20至50歲的青壯年網友強烈不滿,心寒直呼「勞動階層就該死」、「繳稅主力青壯年不是人嗎」、「病毒會自律,認真上班的韭菜不會得病毒」。
陳煜
2021-07-13 15:34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