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電動自行車族 文章列表
#
電動自行車族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5400元直接充公!新交通規定11月底啟用「違者一上路秒被開罰」,很多駕駛都不知道
北市內湖區東湖市場上個月發生15歲少年無照駕駛汽車,結果造成3死2傷的悲劇,引發社會譁然。內湖警分局為防止憾事再度發生,近日前往內湖區多所國高中辦理交通安全宣導,除了宣導少年不得無照駕駛汽機車上路之外,同時也推廣113年11月30日起將加強取締微型電動二輪車暨安全教育,並強調未滿14歲不得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且騎乘時也必須遵守相關規定,注意行車安全。
梁珈瑄
2024-11-25 11:00
風生活
最高罰5400元!新交通規定11月啟用「一上路直接罰」
微型電動二輪車(下稱微電車)自11月30日起,必須依法懸掛車牌及投保強制險才可合法上路,交通部公路局高雄區監理所臺東監理站提醒,如未依法領牌、懸掛他車牌照或未懸掛牌照停車,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1-1條規定,處1200元以上3600元以下罰鍰,並將車輛當場移置保管;若擅自改裝或變更車輛規格,罰責更重,最高可處5400元罰鍰。至於該如何分辨微電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可靠外觀、動力、速率、車重等辨別。
胡冠廷
2024-10-21 09:50
新聞
地方新聞
屏東
微型電動二輪車新制上路 屏警祭出6大策略
國內目前除了汽、機車及大眾運輸工具外,電動自行車已成為許多民眾及移工朋友普遍喜好使用之代步交通工具,但也衍生市面販售許多未經審驗合格或違規改裝車輛,以及民眾騎乘亂象及交通事故,立法院日前已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電動自行車將納牌管理,並增訂違規騎乘及改裝相關罰則。
陳逸群
2022-12-07 23:26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商業
理財
二輪電動車強制險保費,竟比輕型機車還貴!保險老兵:請政府放手,怪象才能解決
近日金管會公布電動自行車(微型二輪電動車)強制險的費率,這讓人想起24年前強制機車險的費率黑箱。黑箱牽涉到錢,這裡要請各位讀者認識「無盈無虧」,這個違反公司法第1條條文-公司以營利為目的,依照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卻被台灣保險界推崇的名詞。請您先想想:同樣是法律強制要求配備的商品,如安全帽、滅火器等等,相關學者所關注或政府要監督的,應為這些產品的品質,通常不會去管價格,更不會要求廠商不能賺錢或虧錢,為何強制車險就要「無盈無虧」?
保險老兵王任昌
2022-08-06 01:18
新聞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租屋電費、機車汰舊換新補助...9月上路的六大新制不可不知,看這篇一次掌握
你應該知道的是:9月中央、地方政府陸續實施多項新制,其中包括租屋電費新增上限,機車汰舊換新補助開始申請,保育類動物飼養前須登記等,民眾務必注意,以保護自身權益。
周岐原
2020-09-01 14:36
地方新聞
新北
電動自行車族注意 10月交通新制上路
隨著國人環保觀念提升,越來越多人對於交通工具選擇,偏好以電動自行車代步,惟其便利性卻容易形成交通違規,進而發生交通事故。
李梅瑛
2019-10-02 23:19
新聞
國內
調查
鐵馬環保又安全?自行車事故8年增8成、年逼近萬件
鐵馬代步有益健康,更是無汙染、友愛地球的表現。但你知道嗎,國內單車族越來越多,自行車事故也隨之爆增,根據2018年最新統計,國內造成人員傷亡的自行車事故已多達近萬件,與2011年5219件相較,8年成長率超過80%,期間更有866人因此葬送了寶貴的生命。
黃天如
2019-09-03 08:1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汰舊換新奪冠 光陽機車六期環保車最熱賣
空汙議題持續延燒,如何減少PM2.5對於人體的危害,除了政府帶頭改善以外,更需要相關企業的加入。身為台灣機車品牌龍頭,光陽機車更是身負重責大任,根據統計,光陽機車連續三年累積超過百萬件汰舊換新件數,成為台灣機車族最愛的汰舊換新品牌。
葉毓中
2018-12-07 14:50
新聞
國際
自行車專用公路來了!歐洲進入「長途自行車通勤」時代
2015年,連接德國米爾海姆(MülheimanderRuhr)與埃森(Essen)2個城市的自行車公路啟用,它是為全世界最長的自行車道「魯爾區自行車公路」(Radschnellweg)的其中一段。後者一旦完工後,這座總長100公里、連接10個城市以及4個大學城的公路,將能夠減少每日5萬輛汽車所排放的1萬6000噸二氧化碳。
黃霈曦
2016-07-18 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