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陳南光觀點 文章列表
#
陳南光觀點
約 1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經濟
陳南光觀點:走走停停的貨幣政策,易落入停滯性通膨的陷阱
當前許多央行面對本國的通膨情勢以及其他國家的升息幅度,在貨幣緊縮路徑上,需要考量升息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將政策利率保持在高點或終點利率多長時間。央行決定貨幣緊縮要「多快、多高與多長」的取捨時,可從歷史經驗中尋求指引。
陳南光
2023-02-10 15:10
評論
財經
專欄
經濟
陳南光觀點:面對通膨挑戰,央行如何打這一仗?
國際通膨如海嘯,然而面對這波通膨問題以及諸多挑戰,各國央行也十分頭痛,但我國央行該如何打這一戰,特別是央行政策在維持物價穩定上還有其他可積極扮演的角色?值得探討。
陳南光
2023-02-08 13:50
評論
財經
專欄
陳南光觀點:俄央行「去美元化」可抵禦制裁?─制裁央行的獨特性(下)
在多國及國際性組織協同制裁下,俄羅斯央行諸多分散風險的預防措施,如「去美元化」以及幣別與存放地點多元化等,大部分都難以逃脫制裁。
陳南光
2022-04-07 15:10
評論
財經
專欄
陳南光觀點:國際共識,阻絕金融交易俄央行陷困境─制裁央行的獨特性(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國際針對俄羅斯央行前所未見的協同制裁行動,已癱瘓俄羅斯央行支撐盧布的能力,並大致切斷俄羅斯央行動用外匯準備的各種管道,使其金融體系陷入全面性恐慌中。
陳南光
2022-04-06 15:10
評論
國內
專欄
經濟
陳南光觀點:央行「打房」的正當性─房價波動與金融穩定
央行積極因應房價的大幅波動,不僅有助維持金融穩定,也是負起相對應的責任,緩和寬鬆貨幣政策對於經濟生產力與財富分配的負面效應,且需盡早進行政策評估,及時採取行動,避免負面效應擴大。
陳南光
2022-01-11 15:00
評論
專欄
經濟
陳南光觀點:央行為何應該關注房價波動?
央行為什麼應該關注房價波動?本文的目的就是想釐清這個問題,使央行在因應房價波動的角色上,有更清楚的定位。我們會說明房價持續上漲不僅會威脅金融穩定,也有導致資源誤置以致降低總要素生產力(TFP),以及加劇財富分配惡化之虞。
陳南光
2022-01-10 15:1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陳南光觀點:長期結構性因素鬆動? 誘發通膨上揚的五大警訊
通膨猶如行蹤飄忽不定的巨獸,在資金狂潮下,「消失的通膨」現象仍顯得撲朔迷離。《經濟學人》(TheEconomist)認為,「如果說我們可以從2020年學到一些教訓的話,那就是世界上多數人已不再擔心的問題,可能會以驟然而可怕的力量席捲回歸。」
陳南光
2021-09-08 05:50
評論
財經
專欄
陳南光觀點:短暫現象還是持續上升─「消失的通膨」何時再現?
在極低利率與量化寬鬆(QE)支撐下,各國股價與房地產價格持續飆升,全球通膨率呈現攀升跡象,許多人共同的問題是,此波通膨升溫究竟是短暫現象抑或是持續上升的趨勢,甚至是否會引發通膨大幅上揚?
陳南光
2021-09-07 05:5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房地產
陳南光觀點:景氣循環與金融穩定之鑰─超前部署總體審慎政策工具
近年,全球各地的金融主管當局已廣泛採用「總體審慎政策與工具」,來監測和穩定信用與房市的擴張。央行「LTV上限政策」的自由度與機動性都比租稅工具來得高,也較利率政策更能達成金融穩定的任務。
陳南光
2020-10-16 05: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陳南光觀點:房價持續上漲,可能損害長期經濟成長
台灣的自有住宅率達85%,擁有一戶者約88%,上漲的房價對於僅擁有一戶住宅的家庭,只會使得換購房屋更形吃力,至於無殼蝸牛更只能望屋興嘆。能夠從房價上漲獲得好處的,是那些擁有多戶住宅的家庭及炒房投資客,對於GDP與總要素生產力的負面效應更需審慎處理。
陳南光
2020-10-09 05:5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陳南光觀點:央行涉入準財政領域之機會與挑戰
展望未來,新變局帶來典範轉移與更多的不確定性,可以確定的是央行政策操作與風險管理的難度將日益提高,維持各界對貨幣制度與金融體系的信任,也仍將是金融穩定的基石。
陳南光
2020-08-18 05:4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商業
陳南光觀點:從傳統到現在—中央銀行的政策角色演變與發展
羅馬並非一日造成,現代央行的政策角色也經歷幾多演變,從扮演政府的銀行,至銀行的銀行與最後貸款者的角色,甚至在危機期間,若干主要央行進一步轉為最後購買者,並充當信用配置者。央行的目標隨著當時經濟狀況與政策需求而演變,不僅包含物價穩定、金融穩定,甚至危機期間協助融通需求,更隱性地追求經濟成長。觀察近代以來央行職能演變與典範轉移,如同搭時光機上了一門實務的貨幣銀行學與總經發展史。
陳南光
2020-08-17 07:0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陳南光觀點: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如何辨識與差異化監理
過去只要發生擠兌、金融恐慌等危機事件,「大到不能倒」與「關聯性太高不能倒」的問題總是如影隨形。金融監理當局除必須面臨紓困導致道德危險及納稅人的批評聲浪,若坐視不救援,卻又可能引發系統風險困境,在在考驗金融監理當局的智慧。
陳南光
2019-10-25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