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嚴峻,10餘天累計逾千名病例,分布區域擴及半數縣市,19日起全國更統一升至三級警戒;疫情緊張導致篩檢量大增,快篩陽性個案塞爆了各大急診室,病例集中的雙北負壓隔離病房空床更瞬間逼近個位數,引發民怨。然而,相較餘不斷擴充醫院收治確診病患床數,最終癱瘓急重症醫院、累死第一線醫護,配合專業判斷,進行更合理的資源分配,可能是更重要的事。
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自5月11目國內進入社區傳播階段以來,截至20日為止,全台已累計1577例本土病例,區域分布全台13縣市;其中又以新北市736例、台北市618例,雙北合計病例數達1354例、占全國病例數86%,疫情最為緊繃。
另依最新盤點,目前全台共開設負壓病床1021床、急救責任醫院病床6749床、專責醫院病床2415床;另徵用軍營、學校及防疫旅館廣設的集中檢疫所約4355床。 惟其中負壓病床全國空床僅剩282床、雙北更只剩15床;急救責任醫院病例全國尚餘1672床,其中雙北更只剩332床。更甚者,就連全國各大醫院配備的約1萬台呼吸器,目前都只剩1000多台可供調度使用,急重症醫療資源已然瀕臨警戒值。
「醫院病床不夠就應趕快加開啊 」、「政府不是口口聲聲說要超前部署?都在做什麼 ?」平心而論,中央的危機意識與反應速度確實有檢討空間,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越是高規格的病床建置越需要時間,以設置1間空間、動線、氣壓都符合標準的負壓隔離病房為例,從無到有,少說也要2、3個月。
至於急救責任醫院及專責醫院的病床,平時也不可能閒置,也需要收治新冠肺炎以外的病患,如今要配合疫情騰挪清空病床,將病情穩定的病人請出院,也要花費一番功夫與時間。
醫院病房一床難求,首當其衝的就是各大醫院急診室,在本土疫情爆發後,甚至還要應付僅是為了求心安而來篩檢的民眾。影響所及,患者爆棚、哀鴻遍野,幾乎成了近日各大醫院急診室共同的寫照。日前北市振興醫院急診室甚至一度出現急診醫師被迫要在戶外大太陽底下為患者插管急救的畫面,最後逼得家屬不得不忍痛放棄急救。
「急診室病床滿到走廊,病房更早已滿床,但無論好說歹說,3名新確診且只有極輕微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就是不願暫時回家自主隔離,也不願移至集中檢疫所,說什麼都要留在急診室等床。 」一名台大急診科醫師日前也發文感嘆。 接下來的發展眾所周知,由於台大醫院工務室出現10名員工確診,導致全院宣布暫停常規手術、不收新病人入院,急診也只收重症病患。
更甚者,短短幾日下來,全國各地已有5家醫療院所疑爆發「院內感染」(院內出現傳染鏈),還有更多的醫院發生「院內確診」。而這正是因社區民眾因恐慌一窩擠向醫院、塞爆急診室,最終恐導致醫療系統尚未被病毒攻破,就先被民眾自己癱瘓了!
事實上,在所謂「名醫迷思」及「我的病就是大病」的本位主義心態下,長期以來,不少國人無論小病大病都習慣擠到醫院甚至醫學中心看診,以致於在非疫情時期,大醫院就普遍存在急診壅塞,以及醫師一個上午或下午時段門診就要看上百名病人的情況。 然而前述情況在疫情大爆發的現在,不但越演越烈,甚至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過去國內疫情和緩,故各醫院對確診病患均提供高規格照護,即使是輕症甚至是無症狀患者,只要PCR呈陽性,就會盡量安置在負壓隔離病房,出院也要符合二採陰甚至三採陰才能放行。但隨著本土疫情升溫,確診病患入院與出院的標準也須配合進行滾動修正,才能確保有限醫療資源優先用在重症病患身上。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強調,確診者安置地點並非任由患者選擇,更不是看誰先擠進哪家醫院的急診室,必須依醫療人員的專業判斷,視所有患者的疾病嚴重度分配。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更大聲疾呼,依《傳染病防治法》,對於不需要醫療協助的輕症患者,得於醫療院所外適當場所進行隔離治療,或直接居家隔離。她強調,在本土疫情爆發的現在更須這樣做,有限的醫療資源才不致瞬間用罄。
另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根據幾個重要群聚個案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台灣此波本土疫情有相當比例患者感染的都是英國變異株;相關研究顯示,英國株的傳染力平均較傳統盛行株高出43至90%。
他進一步說,在英國與加拿大的綜合分析結果也顯示,英國株的就診量、加護病房(ICU)比例及死亡風險,分別較傳統盛行株高出1.6倍、2.0倍及1.6倍;且加護病房患者年輕族群比例明顯提高。也就是說,直到這波社區傳播疫情真正劃下句點前,國內可能還會出現更多需要積極救治與妥善照護的重症患者,且會有不少年輕族群甚至兒童。
國難當頭,政府的醫療資源建置速度當然應該加快,然而患寡更寡不均,永遠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道理,否則,再多醫療資源也不夠用。除非有朝一日國內疫情真的嚴重到必需比照爆發戰爭時,因為重症瀕死患者實在太多,不得不改為優先救治預後較為樂觀者,醫療資源包括病床的分配就必須以「重症優先」為原則。而要貫徹這個原則,不能只靠中央地方政府或醫療院所,而是人人有責。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Copyright © 2025 Storm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Version: 20250516-08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