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戰國時期,秦王嬴政能夠各個擊破六國,最後完成統一大業,究竟關鍵因素何在?筆者以為當從趙國這個障礙被突破講起。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攻打韓國,欲奪韓的上黨,韓王迫於無奈只得割讓上黨郡予秦以求和,但上黨太守馮亭抗命,寧可用計將上黨獻予趙國,以牽扯趙國進來秦韓之間的爭鬥。據《資治通鑑.卷五》記載,趙孝成王以告平陽君豹,對曰:「聖人甚禍無故之利。」王曰:「人樂吾德,何謂無故?」對曰:「秦蠶食韓地,中絕,不令相通,固自以為坐而受上黨也。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其禍於趙也。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於弱小,弱小固能得之於強大乎!豈得謂之非無故哉?不如勿受。」之後趙王轉而徵詢平原君趙勝,平原君則是認為理當接收上黨郡。由此可知,趙王貪餮,不顧平陽君趙豹的勸阻,意欲將上黨占為己有。想當然爾,接收之後,秦國震怒,隨之兵燹掩至,逼得趙國必須派遣大將廉頗重兵進駐戰略重鎮長平(今山西高平)以抗拒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