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釀酒的歷史有數千年,但將釀造酒加工蒸餾成酒精濃度較高的蒸餾酒,一般稱為「燒酒」的技術,則僅有一千年左右。學界認為:阿拉伯化學家最先發展出蒸餾技術,製成醫療用酒精(aquaardens,指「可燃燒的水」)。至於供作飲用的燒酒,則應當是在拜占庭帝國時期才出現;當時有酒廠將第一次蒸餾出的酒液再次蒸餾,酒精濃度更為提高。一三四七年,歐洲爆發俗稱「黑死病」的鼠疫,因為人們相信燒酒可以防治,使燒酒的生產和消費量漸增,人們也習於飲用。即便疫情平息,人們也並未放棄飲用燒酒的習慣,而逐漸成為日常飲料。然而,「燒酒」的酒精濃度較高也較易成癮,飲用過度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故各地政府經常頒布各種有關燒酒的限制與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