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道德哲學 文章列表
#
道德哲學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AI
華爾街日報》有效利他主義是什麼?OpenAI的宮鬥劇與這種哲學思潮有何關係
過去幾年,被稱為有效利他主義的社會運動在矽谷大大小小的AI公司中間製造了裂痕,信奉者與懷疑者彼此對立。
Robert McMillan
2023-11-24 12:10
評論
財經
專欄
科技
饒瑞正觀點:AI航行機器人的道德標準是什麼?
人工智慧利用電腦模擬人類智能,訓練電腦完成自主學習、判斷與決策,就如同人類一樣的行為模式。人類的行為模式是建構在一定的學習架構下,透過體制內、外之教育而形塑其行為模式,又透過法律與倫理規範其行為模式,而避免脫序或違法。
饒瑞正
2022-07-21 13:40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對於烏克蘭戰爭的哲學思辨 沃爾澤:正義一方絕非圍攻平民的俄羅斯,而是追求獨立自主的烏克蘭
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從開戰的理由(終結頓巴斯地區的種族滅絕)到俄國對這場戰爭的描述(不稱「入侵」、而是「特別軍事行動」),都顯示克里姆林宮自認這是一場「應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要求」而展開的「正義戰爭」。即便開戰屆滿一個月之際,克里姆林宮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在CNN專訪中仍堅稱「攻擊平民完全是西方世界的假新聞,俄軍只會攻擊種族主義武裝」。按照莫斯科的說法,普京非但不是西方反戰抗議中將其醜化的希特勒,根本就是「以義誅不義」的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化身。
李忠謙
2022-04-04 14:10
新聞
國際
美國網紅影片「自殺森林」遺體入鏡 獲數百萬點擊後道歉
美國網絡紅人保羅(LoganPaul)早前發佈了一條在日本「自殺森林」拍攝的片段,期間拍到一名自殺者的遺體後,仍然有說有笑,引來批評。這位網絡紅人其後道歉,說他不期望會被原諒。
BBC News 中文
2018-01-04 09:11
風影音
國際
人類該不該扮上帝?澳洲科學家可望「復活」絕種袋狼 引發科學與倫理爭議
現代生物科技發達,人工繁殖或複製動物都不在話下,科學家更打算「復活」絕種動物。近日澳洲科學家從絕種動物「袋狼」的標本上成功提取DNA序列,踏出復活袋狼的第一步。科學家的技術與企圖,再次掀起道德和倫理的討論:我們能夠復活絕種動物,但我們是否應該這麼做?
劉俞妗
2018-01-03 10:40
新聞
國際
設下68道審核關卡的安樂死...澳洲維多利亞省打破禁忌 通過「協助自殺」合法化
經歷2年半時間商議提出法案,加上超過100小時的不斷電辯論,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議會29日決議,贊成協助自殺合法化,成為澳洲首個合法執行協助自殺程序的省分,該法將於2019年中旬生效,未來居住在維多利亞州12個月以上、年滿18歲、只剩不到6個月可活且神智清醒的重症病患,將有權利自行選擇尊嚴地離開人世。
簡恒宇
2017-11-30 09:35
新聞
國際
澳洲協助自殺合法化:還有哪些國家允許安樂死?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成為該國首個通過輔助死亡(俗稱「安樂死」)合法化的省份。
BBC News 中文
2017-11-30 09:32
新聞
國際
兩岸
荒唐可笑的世紀騙局、還是邁向永生的初步嘗試?換頭手術引發科學與倫理爭議
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說,其團隊成功地實施了首次人體頭部移植手術。他還說患腦手術將來能夠讓人類獲得永生。他的說法招致許多同行質疑,還有人甚至將換頭手術和「魔鬼天使」門格勒相提並論。
BBC News 中文
2017-11-24 20:10
風影音
國際
南韓「尊嚴死」明年合法化 部分醫院開始試行 數十人簽署放棄治療同意書
南韓繼今年初國會通過《延命治療決定法》後,近日首先指定10家醫療機構實施示範工作,並開放年滿19歲的民眾事前簽署放棄治療同意書,目前總計有37人申請,新法預計明年2月正式上路。安樂死(又稱「尊嚴死」)議題向來爭議不斷,究竟南韓能否順利實施新法,改善臨終病患現況,備受矚目。
詹如玉
2017-10-29 08:40
新聞
國際
科技
當人類與機器人做愛 真的就可以為所欲為嗎?專家籲「禁止兒童外觀的性愛機器人」
性愛娃娃是抒發性慾的一種途徑,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部分製造商陸續開發性愛機器人,新商品不僅看來栩栩如生,甚至可以移動、與使用者溝通。也有人提出使用性愛娃娃或性愛機器人作為替代品,治療強暴犯和戀童癖者。但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應該禁止製造商開發兒童外觀設計的性愛機器人。報告作者之一沙爾奇認為,人類應該重新思考性愛機器人帶給社會既存倫理的影響與衝擊。
劉俞妗
2017-07-06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