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步(UberChina)與滴滴出行宣布合併後,坊間多將此事件視為Uber在中國的失敗,再次證明歐美科技公司在中國無法生存。然而此事件背後的深層意義,是中美主要的科技公司在一個重大領域上的策略佈局:無人車。 中國大陸汽車年度銷量已經達到2000至3000萬輛車的規模,再加上3800萬輛出租車的保有量,已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巨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無人車產業的發展,從市場普及的速度,乃至硬體、軟體、道路與城市規劃上各種標準的制定,都將左右全球無人車產業的未來發展。 欲在中國掌握無人車的發展,網路出行此一「互聯網+」經濟模式十分關鍵。透過網路出行的服務,不僅能掌握中國城鎮無數道路資訊以及細微多變的行車狀況-這些大數據是建構無人車安全上路的基礎;網路出行服務模式的成熟,亦能大幅降低無人車推廣難度。試想,要原本自己開車的人克服心理難關,馬上換成乘坐無人車,非常不容易。但是如果讓一個時常叫車出行的人,有一天叫車,坐到一輛有司機,但司機只在旁邊看著的自動駕駛車,他可以接受。再過一陣子,他叫車,坐到的是司機不在現場,但透過遠端控制,監控這個自動駕駛車,他也可以接受。最後,當這個遠端監控不再是人,而是機器,成為真正的無人車時,這個乘客,在心理上的感受,將不會有太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