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是臺南的重要名勝,是臺南歷史文化的象徵,最初是荷蘭時代的普羅民遮城,而到日治時期已經被視為見證歷史的文化資產。赤崁樓躲過了戰時的空襲,於是成為戰後臺南市歷史館的所在地,石暘睢於戰後16年的館長生涯,全部時間都在此地。日治時期的臺南市歷史館之設置,係奠基於1930年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展覽會,並於1932年在安平成立史料館,並在歷經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博覽會時,收到捐贈的貴重史料擴充館藏,進而於臺南市中央的大正公園旁(今湯德章公園),興建一座二層樓的建築。建築風格參照了明治神宮繪畫館以及臺北市教育會館展覽會場,並在1937年3月召聘臺北帝大畢業的齋藤悌亮擔任歷史館主任,歷時將近一年的興建,於1937年10月1日正式開館,而石暘睢則為開館之初的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