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文章列表
#
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高靖觀點:國史館端出的「二二八達姆彈」是誤解還是扭曲?
最近台灣的國史館發表新書「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這本書中宣稱美國駐台北領事館的報告,提到台灣人民在二二八事件當中遭達姆彈攻擊。這與實際的情況有相當的落差,根據美國駐中國大使館轉發給國務院的台北領事館電報,是指有醫生與一位台灣民眾向領事館指控軍隊使用達姆彈攻擊醫院。但是美國南京大使館指示台北領事館,不要介入雙方的爭鬥當中,領事館對所謂達姆彈的證據,也採取不受理的態度,也就是說,美國並未證實的確有達姆彈攻擊台人的情況,至於來自台北的電報,甚至連醫生的人名都沒有提出。
高靖
2018-03-04 06:5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228事件中的達姆彈
在台灣每到2月28日這天,還原「真相」的呼聲就不絕於耳。就在228事件71周年前夕,國史館發表了「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新書,其中提到,美國領事館在當時就回報指稱,當時出手鎮壓的部隊使用達姆彈射擊群眾。達姆彈以「殘忍」、「國際禁用」而惡名昭彰,又是「公正第三方」的美國的檔案紀錄,可見國民政府的「殘暴」。
楊溫利
2018-03-03 05:3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國家寶藏在美國 台灣鄉民手機挖寶
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國史館發表《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新書,書中選譯並解讀美國國家檔案館、澳洲國家檔案館、聯合國檔案館當中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資料。
李佳穎
2018-02-28 18:30
新聞
國內
歷史
美國記者直擊血腥二二八:學生遭割雙耳鼻子再刺死、海潮日日沖刷殘破屍體
「20名學生被割下雙耳與鼻子後再用刺刀刺死,每天都有被殺死丟到河裡或海中的屍體漂到岸邊,他在3月21日即親眼見到3具浮屍。一位外國人看到憲兵用刺刀刺殺一位騎腳踏車的男孩,只因他沒有立即停下來……這裡的海潮,日復一日沖刷著殘缺不全、遭中國憲兵屠殺而遇害的台灣青年屍體……」
謝孟穎
2018-02-28 10:44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王宗偉觀點:228研究─需要的不是史料解密,而是恢復常識
在台灣最近每一次到了228周年,都會聽到很多考驗閱聽者基礎常識程度的發言,往往還出於一些名牌教授之口。例如中研院的陳儀深教授最近就公開指責蔣介石必須要為228負責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主其事者後來都升官。他指責蔣介石袒護陳儀,短暫調回行政院任顧問,隔年還升為浙江省主席,所以就可反證蔣是228的元兇。
王宗偉
2018-02-28 07:0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蘇瑤崇專文(下):如果能選擇─228之後台灣人的首選一是美國二是日本
引言:2017年是二二八事件70週年,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2017年2月舉辦「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特展,首度展出國外檔案機構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解密檔案。2018年2月,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進而在有限的資源下,選譯出版這批解密海外檔案,將有助於二二八事件真相的探討及檔案的解密與公開。
蘇瑤崇
2018-02-23 05:50
新聞
政治
國內
台灣歷史不可缺少的一塊!美國檔案二二八秘史出爐 學者籲啟動國家級徵集計畫
「不只了解美國,也是了解本國,這些檔案可以作為一個鏡子,對照我們看不到的過去歷史……」今(22)日上午,國史館舉辦《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新書發表會,而參與編纂的靜宜大學教授蘇瑤崇表示,美國檔案清晰記載過去中文檔案「刻意避而不談」的二二八事件前夕民怨,可見中文檔案隱藏的歷史事實與問題,應啟動國家級美國檔案徵集計畫,補足台灣歷史面向。
謝孟穎
2018-02-22 14:31
新聞
政治
國內
解密美國228檔案:陳儀部隊用達姆彈攻擊台灣人民
今年為228事件71週年,為了重建真相,國史館和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選譯外國的解密檔案,希望喚起讀者對轉型正義的重視。而相較過去有關228的史料以國內檔案為主,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這些海外檔案提供許多珍貴資訊,也為228事件的真相探討帶來重大突破。
朱冠諭
2018-02-22 13:22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蘇瑤崇專文(上):美國已是影響臺灣歷史發展的當事者
檔案館是收集和保存過去紀錄,同時提供追求未來者使用的地方。
蘇瑤崇
2018-02-22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