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治療露曙光,陽明大學耗時多年,找到抑制漸凍人發病的關鍵基因,登上國際期刊「科學」,目前已將該成果投入藥物開發,可望預防發病、延緩惡化,盼2年內能有初步成果。陽明大學與美國科學團隊耗時多年,2012年發現一種名為「Spt4」的蛋白質,可抑制小腦萎縮症及亨氏舞蹈症發病基因,成功在實驗中延後小鼠發病年齡,團隊近年沿用研究成果,發現將該基因竟同樣可用於抑制漸凍人發病風險。參與研究的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長鄭子豪今天表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是一種因基因變異而導致運動神經元凋亡的疾病,病人發病後會逐漸喪失運動能力,因此俗稱「漸凍人」。研究發現,漸凍人之所以會發病,是因致病基因「C9ORD72」碰上蛋白質「Spt4」,導致體內有毒蛋白質不斷生成、殺死細胞,研究團隊檢測漸凍症患者大腦也發現,Spt4濃度越高、病情也會惡化得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