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蔡英文新政 文章列表
#
蔡英文新政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財經
新政府滿月》藍營批政績不佳 童振源千字文強力駁斥
針對國民黨6月17日在臉書發布文宣,批評民進黨政府執政首月政績不佳,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20日在記者會上駁斥國民黨說法,強調民進黨上台後,解決健保鎖卡、課綱爭議與醫療教育評鑑制度等爭議,並著手擬訂2025非核家園再生能源、長照與亞洲矽谷創業發展方案,國民黨所提負面政績,除了試辦取消端午節國道夜間收費之外,其他都不是事實。
林上祚
2016-06-20 18:29
新聞
政治
國內
朝野攻守易位,美國商會建言:盼國會理性問政
台北美國商會(AmChamTaipei)今(2)日公佈《2016台灣白皮書》,以「新政府,新機會」為題,提出新政府上任後的首份台灣整體經濟情勢白皮書。針對台灣第3度政黨輪替,白皮書指出,國、民兩黨角色互換,勢必經歷艱難的調適,企業界希望政黨競爭能集中於治國構想,而非短期利益攻防;也期待立法院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提高立法效率。
仇佩芬
2016-06-02 11:5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林睿奇觀點:川普災難?台灣準備好了嗎?
隨著川普在共和黨初選接連告捷,頭號對手克魯茲黯然宣布退選,川普勢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今年年初,外媒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視為2016年的「黑天鵝」事件,這意味著川普的當選將掀起金融市場的狂濤巨浪。根據民調機構「拉斯穆森報告」最新出爐的全國性民調,川普以41%對上39%,領先民主黨的希拉蕊。從媒體過去對川普的忽視、嘲笑、批評,到現今川普的聲勢如日中天,台灣也該順應局勢發展而未雨綢繆,以防這隻「黑天鵝」真的變成「鳳凰」,屆時將對台灣的經貿和產業造成極大的影響。
林睿奇
2016-05-06 07:10
新聞
政治
內閣共識營》林全:社會進化,黑白分明 政務官權力不能濫用
新內閣共識營今天第2日,準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1日上午轉述,準閣揆林全對內閣成員強調,政務官沒名沒利,但有權力,權力要謹慎不濫用。林全也談到2008年後,他看到司法體系對待前政務官的作法,提醒閣員社會進化,未來會黑白分明,希望首長不要在灰色地帶採行政策,以避免不必要的社會觀感或司法偵查問題。
顏振凱
2016-05-01 12:36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杜宇觀點:給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的建言
主管國內農業大政的農委會一如預期由來自基層的屏東縣前縣長曹啟鴻擔任主委打破過去學派輪莊的傳統,能否一改過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獨斷決策模式,讓施政能貼近民意全民都在關注。
杜宇
2016-04-24 06:50
新聞
政治
兩岸
蔡英文新政府人事》張小月接掌陸委會 陳國恩留任警政署
蔡英文新政府人事逐漸明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內定由外交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委張小月接掌,內政部警政署署長則由陳國恩留任。
風傳媒報導
2016-04-14 19:13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新任教育部長人選 杜正勝:對台灣主體的關懷是基本要求
教育部前部長杜正勝9日說,教育部長人選應由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自己考量,他沒有特別想要提什麼條件;但他也認為,教長對台灣主體的關懷,這個應該會變成很基本的要求。
中央社
2016-04-09 14:50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新政府年金改革1年沒完成 林萬億:我下台
新政府宣示要在1年內完成年金改革3階段,準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30日表示,如果1年沒完成,他就下台;時程最晚1年,希望擠壓到8個月到4個月完成。
中央社
2016-03-30 10:07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陳淞山觀點:蔡英文新政府團隊的人事猜謎?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指派黨秘書長吳釗燮、智庫執行長林全以及競選總部執行總幹事林錫耀為政權交接小組共同召集人,執行政權交接任務,引發外界多所聯想。媒體大玩人事猜謎政治遊戲,林全組閣消息甚囂塵上,吳釗燮與林錫耀傳出可能接任總統府或國安會秘書長的職位,林錫耀也不排除出任行政院副院長或秘書長的可能安排。
陳淞山
2016-02-07 07:10
新聞
政治
出任閣揆機會大增!林全年後出席民進黨立委研習營
據指出,因應新國會成立,民進黨中央預定在農曆年後、2月19日立院開議前,邀全體黨籍立委舉辦研習營,參與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多項國政研議。被視為蔡最屬意閣揆人選的民進黨智庫執行長林全,也被黨中央規劃出席研習會,和全體黨籍立委就蔡英文的施政理念及競選政見承諾討論、溝通。
顏振凱
2016-02-02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