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來,建築物越來越高聳,有限的土地在容納更多人的同時,卻不用逼迫這些人擠在如棺材般大小的房間裡,就像東京遠近馳名的膠囊旅館一樣。不過,直到十九世紀為止,往上發展的速度相當溫和,頂多是用四層到六層樓的建築取代兩層的矮房子。這段時期,高度主要受限於建築成本,以及人類對攀爬樓梯的忍受度。教堂的尖塔與鐘樓可以蓋得高聳入雲,因為它們的內部空間非常狹小,而且只有極少數人才需要攀爬上去,例如敲鐘人。高層建築在十九世紀之所以能夠出現,主要是因為美國發明家解決了這兩項難題,可以不需要加厚底層的支撐牆,又可以讓人員安全往返各個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