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進攻馬來西亞、印尼的速度,比預期的要順利也快了許多,但面對中國遠征軍陸續開入緬甸,日軍大本營因此改變了部分戰略部署,在進攻仰光前的3月4日,緊急抽調原屬山下奉文(YamashitaTomoyuki,1885~1946,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八期,有「馬來西亞之虎」的稱號)的第二十五軍,由牟田口廉也中將(MutaguchiRenya,1888~1966年)率領的第18師團,並會同渡邊正夫中將(1888~1950,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一期)的第56師團(龍兵團)增援緬甸的第十五軍,日軍計畫將這4個師團分成--西、中、東三路快速向緬北進攻。西路的第33師團由仰光沿著伊洛瓦底江(IrrawaddyRiver;緬甸第一大河,全長2,288公里)往仁安羌前進;中路為竹內寬中將的第55師團(壯兵團)由緬南的勃固(Bago)向曼德勒(由於此地華人多,因此也稱作:華城)進攻,而牟田口廉也中將所轄的第18師團(菊兵團)也轉往曼德勒;在東路,由仰光登陸的第56師團經莫奇(毛奇)、壘固、東枝、雷列姆,直接撲向臘戌,日軍計畫切斷滇緬公路,並由緬甸北部,攻入中國雲南,企圖切斷我國對外聯繫的管道,希望透過兩面夾擊迫使中國早點投降(註一)──也就是說,日軍的中線與西線都只是佯攻而已,東線的第56師團才是真正的作戰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