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最近頻頻針對台海問題表態。首先,他9月18日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訪談時提到,當台灣遭受「前所未有的攻擊」時,美國的男女軍人會防衛台灣。這是拜登上任以來,第四次表達協防台灣的看法,但卻一次比一次說的露骨。接著,他21日罕見地運用聯合國這個大舞台,在對大會發表的演說中,重申美國致力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以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的立場。拜登連續拋出台海議題,顯然受到國會的支持,並且很大程度反映當前的美國民意。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並送交院會等待審議的時刻,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首席共和黨議員夏伯特(SteveChabot)與眾議院外委會民主黨成員謝爾曼(BradSherman)表示,將聯袂提出《加速對台軍備轉移法》。這項法案要求行政部門加快對台軍售,並增列台灣為美國軍備及彈藥儲存地點,以應對中共對台威脅。看來美國國會的態度,比行政部門表現的更加急迫。1979年台美斷交後,美國國會在美國對台政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卡特政府和中共建交的同時,經由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規範美國與台灣的新關係。美國國會的立法行動,往往反映美國對台政策的重大轉折。例如,川普上台後國會相繼提出諸如《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以及《台灣安全法》等草案,代表台美關係隨中美戰略競爭的加劇而升高。拜登上台後,美國國會議員紛紛組團訪台。今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台灣之行,成為25年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政要。她的訪問不但激化中美之間的角力,也牽動台海緊張局勢。但對中共而言,美國參議院提出的《台灣政策法》,其對中美關係造成的衝擊,可能更甚於裴洛西的訪台。美國國會議員「挺台」,或是基於政治理念,或是基於切身利益,但也反映美國當前的民意走向。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TheChicagoCouncilonGlobalAffairs)8月11日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76%的美國民眾支持對北京實施外交和經濟制裁,65%的受訪者支持向台灣進行武器和軍事物資增援,62%的美國人支持利用美國海軍阻止北京對台灣實施封鎖。重要的是,支持武力護台的美國民意趨勢,多年來不斷攀升。在2013年,23%的美國人表示,會支持使用美國軍隊保衛台灣;而在今年7月進行的調查,這一比例上升到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