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是非極其複雜,責任歸屬與是非對錯難以一眼望穿,而且多半正反各執一詞,極端對立。因此,欲對戰爭準確認知且清明判斷,對於戰爭訊息的掌握不能受制於單一立場,首先必須避免從單從一視角認知與評價,切忌流於片面性,否則無法建構真實完整的認知圖像,也無法做出公正的評價。普京揮軍入侵烏克蘭的緣由,聲稱是北約持續東擴對其安全構成威脅,但他的戰爭暴行無法見容於世人。一般認為頗能反映國際輿論的聯合國為此舉行緊急特别會議,以140票贊成、5票反對和38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侵略烏克蘭造成的人道主義後果」決議案,再次要求俄羅斯停止侵略烏克蘭。這個決議的正當性無可質疑。然而,對比二十年前美國總統小布希,以薩達姆私藏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為名,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其火力之猛遠超過這次烏克蘭戰役。在42天內,美國攜手英國對伊拉克國土狂轟濫炸,根本不顧無辜平民死活和諸多名勝古蹟被毀,結果造成平民傷亡無以計數,擁有數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幾乎毀於一旦。戰後調查發現,伊拉克並不存在化武私藏的情事,發動戰爭的理由純屬美國炮製的莫須有罪名,其說服力與正當性還不如普京侵烏的說詞,人家至少有安全受威脅的口實,美國安全有受伊拉克威脅嗎?美國遭到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強烈譴責,並紛紛要求對戰犯繩之以法。馬來西亞吉隆坡戰爭罪法庭的五位法官,在二○一一年判定布希和英國首相布萊爾在伊拉克戰爭中犯下違反和平罪、違反人類罪及種族滅絕等罪。當時的台灣媒體及輿論,有譴責布希和美國的戰爭暴行嗎?比起今天排山倒海譴責普京簡直天壤之別。這不是雙標什麼是雙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