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媒體很熱鬧。先是中國駐英大使以《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與其分靈體比喻日本軍國主義和靖國神社,「代表這國家靈魂最黑暗一面」,投書批評日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此文一出,日本駐英國大使馬上反擊,說中國才是地區不安的淵藪,根本是亞洲佛地魔。如此戰火從倫敦燒到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續批日本過往,強調侵略主義才是史上最黑暗的「魔」。2014新年伊始,就看到世界兩大強權互批對方佛地魔,記者會成了讀書會。不只國際輿論瞠目結舌,大概J.K.蘿琳也要目瞪口呆。但我得說,這其實很聰明:在英國投書,若能引用英國作家,不但更能獲得讀者共鳴,也是向所處的文化致意—以佛地魔和分靈體為喻,表示《哈利波特》膾炙人口,小說角色無人不知。畢竟,都到人家的報紙開罵了,難道不該對主人恭維幾句?法國《費加洛日報》就說,中日兩國的外交罵戰,已從簡單乏味的外交辭令,逐漸轉為「有趣大膽的文學藝術語言」。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之夜」索性請兩人上電視,分別討論日本是否軍國主義重生。佛地魔所帶來的新聞效益,果然和哈利波特一樣神奇。今年是莎士比亞誕生四百五十年,珍奧斯汀也要登上十英鎊紙鈔,接下來倘若還有對罵,會不會也引用他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