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基於報導真相與褒貶是非的職分,批評機關、群體或是個人絕對必要,但絕對不容以製造「憎恨」之情為目的。然而,台灣許多媒體、名嘴與網軍卻無此認知與素養,在選舉期間更以話語屠夫為業,專門煽動民眾對特定對象產生仇恨情緒。基於媒體專業原則,世上的正派的媒體多奉守求實、平衡與公正原則,對製造「憎恨」尤其避之唯恐不及。最近香港特區政府引用英國殖民時代頒布的《刑事罪行條例》中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指控特定傳媒「引起憎恨或藐視中央政府…」,拘捕其相關人員,造成寒蟬效應。權威的明報為求自保,在每一篇評論文章的後面加註聲明:「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這個聲明體現了媒體專業精神。然而,台灣的一些傳媒所言所行恰恰相反,經常配合政府、政黨的政治目的,或是實踐自我的政治立場與圖謀,而以煽動他人對特定目標「憎恨、不滿或敵意」為職志。近日選舉落敗的顏寬恒及其家人就慘遭眾家傳媒批鬥的酷刑,引起眾多選民對其「憎恨」有加,最終落得慘敗下場。同樣受過選舉砲火轟擊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對此深有體會,他妻子陳佩琪在臉書透露,柯文哲說「顏寬恒跟我2018選第二任市長時,所受待遇一樣」,陳佩琪回,「誰叫顏出來搶這種人家很想要的位置,下場就是這樣,以後也輪到有柯文哲好受的了!」柯則嘿嘿嘿苦笑三聲,難得認同到點頭如搗蒜。由於不選只有一個選區,在焦點與火力集中的情況下,綠媒、名嘴、網紅、網軍狂轟濫炸的情景呈現得特別清楚。顏寬恒具體指名七個綠媒政論節目連續一個多月,照三餐攻擊、抹黑,他向NCC舉報不公也無法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