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涓滴經濟學 文章列表
#
涓滴經濟學
約 1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簡錫堦觀點:「工資缺口」是貧困的根源
曾獲《經濟調查(EconomicEnquiry)》選為「超級經濟學家」的美國印度裔經濟學者拉斐.巴特拉(Ravi.Batra),2015年在其著作《搶救失業大作戰:我們如何擺脫失業、負債與貧窮》(EndUnemploymentNow)書中,提到受雇者認真工作、增進職能,卻還面臨失業與貧困的威脅,原因在於工資過低和財團壟斷。他提出「工資缺口理論」來詮釋勞動貧窮的根源,有助民眾很快洞悉貧窮原理。
簡錫堦
2025-02-13 06:40
VIP
國際
大國博弈
川普經濟學》川普的十大武器管用嗎?當「黑天鵝」再現,美國經濟如何「再次偉大」?
今年1月20日之後,美國政治與全球局勢都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原因無他,川普回來了!「川普經濟學」不但是美國選民的希望所寄,更是國際社會未來4年戒慎恐懼、必須與之共處的對象。風傳媒為此規劃了「川普經濟學」專題,從關稅、美債、綠能、聯準會、半導體、電動車、加密貨幣、美中關係等角度深入剖析,希望台灣在混沌世局中更能摸清趨勢、掌握先機。
李忠謙
2025-01-14 08:30
評論
政治
歷史
專欄
朱駿觀點:弄清社會的本質才能搞好社會經濟發展
由於社會能量不真空,社會權力就永遠存在;同時,社會能量與權力上下左右、立體水平分布不均勻,必定因個體在政治地位、教育程度、經濟實力、社會關係……等等上所擁有的資源不等量,存在等級高低與數量大小的分佈差異,群體中必然存在彼此比較之下的優勢者與劣勢者。這種差異導致的對立會發生在社會每一個角落,不同的層次間或相同層次內,這種對立必然是動態地存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在沒有外力調節之下,優勢者必然對劣勢者運用其優勢權力。
朱駿
2024-11-04 06:30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商業
經濟
為何公司會把「股東利益」擺第一?以前才不是這樣,轉變從1970年代大通膨開始
社會契約的歷史是一段關於權力,以及權力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重新分配的故事。綜觀歷史,資本、勞工與國家的權利與責任,多半取決於掌握最多力量的團體,它必須能夠立下規矩而不必動用高壓手段,以免導致暴動或革命。在從前的農業社會中,專制統治者對領主、農民以及這些人的經濟生活,行使幾乎絕對的主權。工業革命時期,權力的天平向著富裕、有政治裙帶關係的資本家傾斜。20世紀早期,美國與歐洲的勞工透過工會與選舉來牽制企業的權力。如今,權力又再次集中到私部門。
天下文化
2023-04-25 17:40
國際
兩岸
經濟
中國新總理上任23天的「三個信號」與「三道難題」
3月30日,在中國海南省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履新還不到三周的中國總理李強發表講話,這也是他上任後在國際場合的「首秀」,外界也可以借此機會一窺這位新總理的執政風格。
BBC News 中文
2023-04-04 03:21
新聞
國際
日本新首相人選今天出爐!四位選將得票均未過半,岸田文雄與河野太郎殺入第二輪決選
日本自民黨29日舉行總裁選舉,首輪投開票的結果沒有任何一位選將得票過半,因此由得票最高的兩人—岸田文雄(256票)與河野太郎(255票)進入第二輪決選。目前自民黨議員正在進行第二輪投票。
李忠謙
2021-09-29 13:20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拜登會是「當代羅斯福」嗎?大規模刺激計劃上路,美國將再創輝煌或加速沒落
試想這樣一個美國:經濟大幅衰退,失業率飆升,剛剛離任的共和黨籍總統不得人心,新任的民主黨籍總統,剛一上任就連續推出刺激計劃,希望借由大規模政府支出,使美國經濟走出泥潭,再創輝煌。
BBC News 中文
2021-09-02 21:10
評論
國際
歷史
新新聞
專欄
李忠謙專欄》生日不快樂的政治哲學家:自由主義巨擘約翰・羅爾斯一百歲冥誕
2021年2月21日是20世紀英語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Rawls)的百歲冥誕,他探討社會正義的代表性著作《正義論》(ATheoryofJustice)也欣逢出版50周年。
李忠謙
2021-02-22 06:11
新聞
國際
當紐約再次成為「歸零地」:新冠肺炎危機中的美國與美國總統
9/11紀念館已經沒有鮮花了。一個通常都是鋪滿玫瑰、康乃馨和星條旗卡片的美國祭壇,現在被一個臨時的塑膠欄桿隔離著。那條閃爍著白色霓虹,宛如「不夜城」的百老匯大街,現在暗淡無光。地鐵變成了無人的幽靈列車。史泰登島(StatenIsland)的渡輪仍然繼續穿梭在紐約港的碎浪水流之間,在進出曼哈頓下城的途中經過自由女神像(LadyLiberty),但是船上幾乎沒有乘客。通常都人潮湧動的紐約時報廣場(TimesSquare)接近空無一人。
BBC News 中文
2020-03-31 10:33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融冰或抗衡?
隨著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兩岸關係成為眾所關切的問題,它究竟會從冷和走向融冰?抑或變本加厲地朝抗衡發展?
鄭吉珉
2017-09-23 06:00
風生活
財經
編者的話/經濟X世代與民主Y世代
三月三十日,凱達格蘭大道的黃昏。青年學子、中年夫妻,扶老攜幼,坐在總統府的大道上,夕陽斜照在他們的臉龐。如果說,電視上呈現的是激進的抗爭,毋寧說,這更像一場平和的公民運動。
吳琬瑜
2014-04-03 15:40
新聞
國際
教宗方濟各: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上任以來屢屢嚴厲批判資本主義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近來遭右翼保守派批評唱馬克思主義高調,他近日受訪時駁斥:「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那個思想體系並不正確。不過我碰過很多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好人,所以不會感覺被冒犯!」強調批判主張出自基督教義。
楊芬瑩
2013-12-16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