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楊丞琳的「海鮮奢侈說」遭斷章取義,成為民進黨操作抗中議題的小插曲,希望達到圍魏救趙,轉移陳時中的「馬桶偷窺」風波。其實從「吃魚難」到「吃好魚」再到「吃健康魚」,本來就是許多國家漁業的發展過程,也與國家的經濟成長、國民可支配所得和消費者偏好息息相關,何況漁產品種類繁多且價格差異甚大,從每公斤數十元的吳郭魚、鯉魚、虱目魚,上百元的石斑、嘉鱲、鰻魚、對蝦到上千元的鮑魚、龍蝦、黑鮪等等,特別是在70-90年代台灣極需賺取外匯,台灣生產的高價水產品,多數以外銷為主,例如國產鰻魚九成以上外銷到日本,對平衡當時台日貿易龐大逆差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