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治標不治本 文章列表
#
治標不治本
約 2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政府下重手打房,台灣房價為何沒下跌?專家曝背後5大關鍵,根本治標不治本
2024年9月,央行在見到房價不斷飆升下,下了重手,祭出了堪稱史上最嚴苛的金融管制措施,瞬間房市局勢大變,除了交易量大跌外,房市出現下列狀況:
胡偉良
2025-03-26 14:45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救人力荒!衛福部擬開放「看護移工」轉護佐 護師工會批:治標不治本
護理人力不足導致急診壅塞問題未解,衛福部向勞動部提案開放資深移工、僑外生可選擇轉任「中階護佐」,還開出起薪3.4萬的攸件。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今(10)日發出聲明,批評該政策治標不治本,最終只會加重護理臨床現場的負擔,卻無助於真正改善護理環境。
黃天如
2025-03-10 17:39
新聞
政治
賴清德設健康委員會治標不治本?詹長權揭人口趨勢示警:台灣人均壽命變短
總統賴清德日前宣布於總統府成立3大委員會,並親自領軍擔任召集人,據悉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將於7月底打頭陣率先啟動,健康台灣委員會則預計8月底登場。對此,台大公衛學院特聘教授詹長權2日於臉書發文示警,若過去8年總人口數變少、人民平均餘命變短的趨勢沒有反轉,台灣人口數量在賴清德任內將會持續減少到低於2300萬人,國人的平均餘命也將停滯在80歲上下;他也說,政治領導者營造健康友善合作的政治環境,才能有效推動健康長壽。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4-07-03 09: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陳建宇觀點:找到高鐵自由座問題根源,不要治標不治本
台灣高鐵自從疫後日均運量達20萬人次,連假最高則近30萬人次,今年中秋疏運收假日竟高達33.8萬人次,創歷年新高,導致當天台中站旅客排隊排到站外,足足等兩個小時還上不了車,因而台灣高鐵被媒體抨擊「台鐵化」、「史上最慢的高鐵」,但問題究竟在那裡?
陳建宇
2023-10-07 06: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
觀點投書:農業問題治標不治本、農業轉型陷困境!
這些年來因為農銷問題成為政治紛爭,台灣還有產銷調節的問題,常常有菜金、菜土的問題,而陳吉仲提出的農業補貼機制,將收購變成常態性政策,卻僅是治標不治本,對於農業的根本性問題置若罔聞。蔡政府的農業政策這些年來淪為,貨出不去、農民苦哈哈,筆者認為政府還是需要重視台灣農業轉型的進程,不然勢必未來上述的這些農業問題依舊存在,政治口水紛爭依舊。
陳俊傑
2023-07-16 05:40
新聞
政治
疫後特別條例立法院三讀通過 在野黨:撥補勞保治標不治本
立法院今(24)日三讀通過規模3800億元的「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即便國民黨堅持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但仍不敵民進黨人數優勢,其餘保留條文表決也未通過,最終決議普發現金6000元,預計4月6日就能開始發放。此外,會中在野黨多次強調,撥補台電、健保非常久之計,呼籲政府提出解方。
許維庭
2023-03-24 23:51
新聞
政治
直指房貸補貼治標不治本 高嘉瑜逆風建言:高房價、租屋黑市是首要之務
行政院於今(16)日拍板房貸補貼方案,一次性可領3萬元,預估全國55萬戶受惠。但對此,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指出,經去年《平均地權條例》打房後,高房價好不容易有下降趨勢,如今超徵稅收回流至銀行和擁房階級,恐讓問題持續發酵;居住正義只靠公帑補貼是治標不治本,政府應優先處理「高房價」及「租屋黒市」問題。
李瑋萱
2023-02-17 01:47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溫柔內閣笑死人,民進黨顯然毫無悔意!
近日,蔡總統宣布副總統陳建仁籌組「溫柔堅韌」內閣,副院長由抄襲論文的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出任,衛福部長薛瑞元、農委會陳吉仲、經濟部王美花通通留任,台灣讓這些搞亂疫情、阻礙外貿、經濟停滯的官員領導,實在讓人堪憂。
林瑜
2023-02-05 14:10
新聞
政治
軍事
兵役延長治標不治本?蔡正元揭2漏洞:訓練1年上戰場就是在送死
國防部原預計於年底前公告兵役延長相關政策,但如今僅剩最後1周,外界關注是否生變,不過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將於下周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討論。對此,前立委蔡正元於節目《軍事觀察室》中直言,替代役、健康因素免服役的漏洞不補,單方面延長兵役毫無意義,且台灣就算兵役延長至1年,都只能算是「兼差」的,與訓練3年以上的共軍打仗,就是在「送死」。
鍾秉哲
2022-12-24 16:10
新聞
政治
「乾脆拿良民證才能選!」黃揚明談選罷法恐「修心酸的」:治標不治本
九合一大選後,「黑道治國」成為政壇攻防焦點,民進黨5日宣布推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法,增列「排黑條款」,並要求政府進行全國大掃黑。對此,媒體人黃揚明以《詐欺罪》為例直呼,最好規範有良民證才能參選好了;他也質疑,早已國會過半的民進黨,怎會如今才想到要修法?
李瑋萱
2022-12-06 23:45
新聞
地方新聞
台北
北市府擬廢「阿扁條款」既存違建有修繕就拆 高揚凱:拆除人力不足治標不治本
台北市規定83年12月31日以前既存違建,可拍照列管,「特赦」緩拆,分期分類處理,迄今共5萬件,實質上幾乎不會拆除。這是前台北市長陳水扁時代頒布行政命令,時隔多年,台北市建管處今日發布,將修規逐漸落日,既存違建有新修繕行為、危害公共安全,台北市政府可隨時拆除,「柯市長也贊成此作法」。
徐炳文
2022-04-01 03:49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中共「回歸農村」扶貧政策能走多遠?專家:治標不治本,習近平不是真的關心農民!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要在2021年,也就是中共建黨100週年消除絕對貧困人口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自然就落在了提高農村地區收入水平上。
美國之音
2020-11-26 12:40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收購TikTok治標不治本?共和黨人反對買斷了事:TikTok必須完全切斷與中國聯繫
美國總統川普表態不反對微軟或其它美國公司收購TikTok後,有國會共和黨人對這項可能的巨額交易提出質疑,擔憂收購可能治標不治本,無法完全解決TikTok所隱藏的數據安全風險。
美國之音
2020-08-07 14:48
新聞
政治
國內
警察成「配槍的弱勢團體」?侯友宜批蘇貞昌「治標不治本」
鐵路警察李承翰昨晚在台鐵嘉義站登上自強號處理補票糾紛,被一名情緒不穩的乘客持刀刺傷,今(4)日上午宣告不治。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表示,政府應該防制潛在的危險因子,同時要檢討鐵路警察與基層警察的人力不足問題,對於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的「解方」,侯友宜更直言是治標不治本。
朱冠諭
2019-07-04 19:05
風生活
健康
若不好好保養肝臟,吃葉黃素顧目瞅只是治標不治本!中醫師:護眼之前,肝務必要養好
中醫常說清肝明目,而且會建議食用枸杞和決明子,不但可養肝也可明目,甚至有人會食用葉黃素或是維生素A來顧目瞅,雖然維生素A可儲存在肝臟來應用;然而,養肝權威中醫師李深浦表示,一旦肝不好,維生素代謝異常,就無法輸送營養到眼睛;因此,追根究柢,還是要先養好肝,才能使眼睛獲得充分的營養,進而使眼睛亮晶晶。
健康醫療網
2019-05-10 07: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李心文觀點:死刑是治標不治本
根據日前報章刊載,小燈泡的父親表示,希望法庭能給予加害人王姓犯案人處予死刑。 另外,反對台灣廢除死刑聯盟全國總召陳正育表示:「政府還要真正執行死刑才有用,才能還給被害者一個公道及撫慰受害者家屬的心靈。」[1]
李心文
2018-06-12 06:4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新北的托育政策根本是治標不治本!
近來雙北地區大幅增設公幼、非營利幼兒園,儘管能夠即時性地解決部分家長的經濟負擔,但仍然是治標不治本。要能夠真正根本性地改善育兒環境不友善,最終解決少子化問題,則需要回歸到政府如何健全幼保產業發展的空間,讓家長在可負擔範圍內選擇多元化且適合自身家庭的托育方案。
張亮宇
2018-02-12 06:00
風生活
新知
天災後大力捐錢就能救起災民?學者曝:這是治標不治本,「這樣做」才是真救人一命!
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及颱風頻仍的區域,台灣社會不斷面對天災考驗。政治領導者經常說天災「造成整個社會共同的傷痛。」中研院社會所的林宗弘副研究員,卻透過社會科學量化研究方法發現:對個人而言,自然災害並非隨機與中立。某些職業、階級、族裔的人們特別容易遭受災害,災後生活狀態也更容易惡化。
研之有物
2017-10-26 12:13
新聞
國際
「我們是人,不是牲畜」巴黎街頭難民兩年來第34次遭警方遷移,遭批治標不治本
巴黎北部的小教堂門區(PortedelaChapellearea)7日擠滿了人,這些人不是觀光客,而是來到法國政府設立的難民援助中心,卻得不到安身之處,只好露宿街頭的難民們。他們寄居橋下,或直接睡在馬路兩旁,沒有住處、缺乏乾淨用水、便溺無去處、也沒有食物,而巴黎市政府的因應措施?就是在清晨無人時出動警力,將超過2000名「有礙市容」的難民送上巴士,載離巴黎的街頭。
林璟昕
2017-07-08 20:10
風生活
健康
心理
狂拉肚子吃腸胃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腸躁症是心病而非腸病,解決壓力才能脫困
現代人因壓力過大導致的疾病,腸躁症為其中最擾人又尷尬的一種:每當重要會議或重大決策前,不自主的嚴重腹痛和不斷跑廁所的彆扭,而求助醫生又大多得到「你太緊張了」「你需要放鬆」的回應。對於腸躁症患者的無力與痛苦,《治癒力》提出另一種「讓心靈控制生理」觀點,並以紮實研究與案例說明。
喬・馬琴
2016-07-26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