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台灣舉辦的10項公投中,有3項與能源有關。公投過後,社會上似乎只關注「以核養綠」公投過關,但對另兩項反煤電公投也過關,似乎少人關注。這兩則反煤電公投,一則規定每年降低火力電廠發電量1%,一則是禁止未來增建任何煤電機組。這兩則反煤電公投過關對發電成本的影響,更是無人聞問。11月初美國期中選舉,有些州也舉辦了與能源有關的公投。震驚世界的法國「黃背心」暴動,也是因為民眾反對調高汽油稅。在此不妨將台、美、法人民對能源議題的表現作一比較。法國馬克宏總統是減碳抗暖極先鋒。這也不能怪他,誰叫2015通過的重要國際減碳協議「巴黎協定」是在巴黎通過?為了減碳,馬克宏決定增加汽油稅,主要目的是以價制量。馬克宏指出法國碳排中40%來自交通碳排,德國只有21%。但真正原因在於法國電力大半來自核能,所以電力碳排只占法國碳排13%,德國則佔44%,以人均碳排而言,法國則遠低於德國。馬克宏汽油稅到底增加多少?每公升2.9分歐元。以歐元台幣1:35匯率計算,每公升漲價台幣1元。1公升汽油約可行駛10公里,以每部車每年行駛10000公里計算,馬克宏增加的汽油稅使每部車每年多花了1000元油錢。對富裕人士而言,這真是不值一提的零錢,但對一般法國平民百姓而言,沒有人願意為了「減碳」這個偉大目標,每部車每年多花1000元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