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楊智強 文章列表
#
楊智強
約 1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嘉義老師與快樂的距離
前陣子民間團體統計指出,台灣教師不僅日均工時高達10.2小時,其中更有2.5小時都耗費教學無關的行政工作上。此外,教師最不快樂的縣市,嘉義縣、市囊括前兩名,在教師壓力分數方面,嘉義市也高居第二。在在顯示嘉義老師身處的教育環境,有極大改善空間。翁章梁縣長、黃敏惠市長曾於2019年榮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評選為「年度教育人物」,卻再連任後的四年,聯袂淪落為教師最不快樂的前兩名。
楊智強
2023-12-18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上下交相賊的雙語政策,還要歹戲拖棚嗎?
近日由「多語臺灣,英語友善」行動聯盟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建議停止影響國家正常教育發展的雙語政策,深受各界迴響,迄今已逾七千多位民眾連署反對。28日立院初審《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朝野立委多表質疑,除了通過草案第一章章名,其餘所有條文留待朝野協商。
楊智強
2023-05-03 13:4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升學主義的直球對決迷思
棒球比賽九局下半,王牌終結者站上投手丘,火球連發直球對決打者,精彩刺激的氣氛令觀眾血脈噴張。每逢國際賽事,看熱鬧的一日球迷可能以為,這個半局就代表整場比賽,投手就該催速球再速球,投捕暗號或搭配變化球,徒然浪費觀眾時間。若為了追求比賽的齊頭式平等,規定所有投手一律投直球(快速球),反正還有二縫線、四縫線等直球類型可微調,比賽既公平又簡單迅速,不曉得諸位國球球迷覺得這個規定如何?
楊智強
2021-12-05 0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給我友善校園,不要偽善校園
史上最長暑假結束後的開學,也是教育部推行的友善校園週,面臨校園防疫挑戰,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也在開學前夕呼籲實體復課,多一點同理,少一點指責。然而Delta病毒沒有假期,新北某幼兒園老師是該群聚案最早發現的確診者,隨著開學週不斷爆發更多案例,網路輿論無視暑假後期逐步解封國旅再度大爆發,這位老師獨獨成為眾矢之的,被視為防疫破口而自責不已。隨著案情相對明朗,群聚案出現更早發病日期的確診者,獵巫者才改弦易轍。
楊智強
2021-09-20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私校補助不該是私相授受
2018年底聯合國大會在紐約通過,將每年1月24日定為國際教育日(InternationalDayofEducation),並決議各國必須努力確保中小學、大學和職業培訓等所有教育機構的包容及公平性,使所有人都能擁有終身學習的機會,從而投入社會為永續發展做貢獻。
楊智強
2020-01-20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流浪教師無處去,教育何去何從?
1994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共同發起,每年10月5日訂為世界教師日(WorldTeachers’Day),去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世界教師日國際會議,以「受教育權亦即擁有合格教師的權利」為主題,提醒國際社會:教育是基本人權,透過教育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來改變生活,在消除貧困能發揮著關鍵作用。以下從幼教、國教、高教等面向,來共同檢視臺灣教師職場環境,是否呼應世界教師日的訴求。
楊智強
2019-10-07 05:2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負面教育上演,以捍衛教育之名行散播假消息之實
現在的立法院制度中,時代力量黨團及親民黨團才是老大,如果立院諸公不如這兩黨團的意,想通過法案恐怕比登天還難。若有遊說團體以上述說法評論現在立院生態,要求國會改革,這樣的論據民眾能接受嗎?全國立法委員共有113席,時代力量黨團5席,親民黨團4席,這是很簡單的多數決民主概念,有票選模範生經驗的小學生也懂。
楊智強
2019-04-13 05:40
新聞
國際
歷史
「我們不要錢,也不要孟加拉的幫助,只要緬甸政府把人權還給我們」被連根拔除的民族:一個羅興亞家族的真實故事
長駐亞洲的西班牙記者大衛・西門內斯(DavidJimenez)在他的著作《雨季的孩子》裡,描述泰國是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的中間點,許多人都會來到這個地方尋求翻身的機會,對羅興亞人還有貌貌蘇(MaungMaungSoe)一家來說也不例外。他從緬甸到孟加拉、馬來西亞、再來到泰國,跨越了上千公里之後,羅興亞穆斯林貌貌蘇希望這裡可以是落難記的終點,也盼望是讓他們安身立命的起點。
Loop Media Team記者楊智強
2018-11-20 12:25
新聞
國際
歷史
被連根拔除的民族:當緬甸佛教徒愛上了羅興亞穆斯林,一個羅興亞家族的真實故事
「你想要結婚嗎?」「要,我想。」「好,那我們逃走吧……」
Loop Media Team記者楊智強
2018-11-20 12:00
新聞
國際
被連根拔除的民族》看不見盡頭的羅興亞漂流記:難民、偷渡者、人口販子
數百位羅興亞人肩併肩蹲坐著,汗味與體味還有海上的濕氣混雜在一起,讓鐵製船艙有如一個大型沙丁魚罐頭。航行時間一久,船上人蛇的心智漸漸被疲憊與焦躁佔據,原本運送的「人」,也被視為「貨物」對待。
Loop Media Team記者楊智強
2018-11-20 12:00
新聞
國際
被連根拔除的民族》當孟加拉用「杜特蒂式掃毒」對待羅興亞難民:他們是毒害幫兇、抑或是代罪羔羊?
面紗遮掩下只露出深邃雙眼的羅興亞人奴爾(化名),深色伊斯蘭罩袍除了蓋住了全身之外,也掩護了她心中的緊張。手中拽著一張偽造的孟加拉身分證,她搭著摩托嘟嘟車準備離開羅興亞難民營。而這股發自內心的不安並不是來自手中的假證件,而是綁在右腿上的一個長方形塑膠包裹,裡面裝的是惡名昭彰的毒品,鴨霸(Yaba)。
Loop Media Team記者楊智強
2018-11-20 11:50
新聞
國際
被連根拔除的民族》羅興亞難民營裡,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哀:孟加拉官員與人蛇集團的骯髒共謀
羅興亞人不被緬甸政府承認為國民,所以沒有任何可以證明身份的合法文件。因此他們唯一遠離迫害的方式,就是非法偷渡。他們必須冒著遭到各國軍警逮捕的風險,將性命交給視法律為無物的掮客與人口販子,根據多位掮客與偷渡者的證言,偷渡者出發前必須先付約一成等值3,500到4,500台幣的訂金,抵達泰南或馬來西亞之後,家鄉的親人再付出等值45,000到55,000台幣的尾款。其實這對大部分的羅興亞難民來說,是筆天文數字。而對於人蛇對偷渡者的剝削,也是從這裡衍生。
Loop Media Team記者楊智強
2018-11-20 11:38
新聞
國際
被連根拔除的民族》幾被世人遺忘的全球最大難民營:面對洪災與疫情考驗的百萬羅興亞人
歪斜的木頭支撐著竹子搭建起的屋頂,簡陋的避難所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狹小的空間裡,無處可去的羅興亞人或蹲或站在屋簷下躲雨。不到幾公尺外,混雜泥土黃澄澄的洪水在他們面前咆哮。在滂礡大雨下,羅興亞人像是暴風海洋上載浮載沉一葉扁舟,隨時可能被巨浪吞噬。羅興亞人逃出了緬甸若開邦的難民管制區之後,原以為已經自由、被接受,但沒想到另一個名為「歧視」的牢籠仍禁錮著他們。他們來到異鄉寄人籬下,再多的懷疑眼光、歧視言語與敵視的態度,全部都只能往肚裡吞。面對無論是人為的剝削或是大自然的災害侵襲,他們只能逆來順受。
Loop Media Team記者楊智強
2018-11-20 11:37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哪裡才是我們的國家?」獨立記者赴孟加拉、泰國長期蹲點,傾聽《羅興亞悲歌》
「我想讓台灣人了解難民議題!」去年8月底,緬甸爆發族群衝突,緬甸軍屠殺羅興亞人的暴行,獲得全世界關注。獨立記者楊智強與來自南韓的獨立攝影記者張俊熙、獨立攝影師科內利斯(RichardCornelisse),去年11月、12月遠赴泰國、孟加拉,貼身採訪羅興亞難民近1個月,製作《羅興亞悲歌》新聞專題,今年2月在公視《獨立特派員》首播。楊智強的目標不僅止於此,他與張俊熙、台灣獨立記者郭若瑀去年秋季合組「路國際新聞採訪團隊」,展開為期一年的羅興亞專題報導計畫,盼能深入報導羅興亞人的現況。
蔡亦寧
2018-03-27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