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棉花工人進入我們的歷史書籍。絕大部分人根本沒留下痕跡;他們經常是文盲,幾乎只要睜開眼睛都在忙著為生活奔波,沒有時間像比他們生活優渥的人一樣坐下來寫信或日記,因此我們很難拼湊出他們是如何過日子。直到今天,最悽慘的一幕是曼徹斯特一個小型園區「聖馬可之旗」(St.Michael’sFlags),據說有四萬人,其中絕大多數為棉花工人,重重相疊,埋在沒有名氏記號的墳墓當中,「幾乎就像以工業流程埋葬死者」。艾蓮.胡頓(EllenHootton)是少數罕有的例外。她和數以百萬計的其他人不同,一八三三年六月她進入歷史紀錄。為調查英國棉紡織工廠的童工狀況,國王特設工廠調查委員會(HisMajesty’sFactoryInquiryCommission)傳她出席作證。雖然出庭時她只有十歲,十分害怕,但她已經是個經驗老練的工人,在棉花工廠有兩年工作經驗。艾蓮之所以受到各方矚目,是因為曼徹斯特城裡及鄰近地區如雨後春筍冒出許多工廠,一群中產階級活躍份子關心工廠裡的工作環境,想以她的個案凸顯童工遭受虐待的狀況。他們堅稱她是「童奴」,不僅被迫在形同枷鎖的環境之下工作,實質上殘暴的監工還真的對她施懲,把她套上鎖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