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不時追蹤全球新冠疫情,台灣的防疫政策,一開始我也不認同,總覺得普篩才是最科學,可以建立起有根據的新冠肺炎普及率的做法。雖然每天的篩檢最大能量有四千多,而實際篩檢數從8百多的常態,逐漸下降,等到低過四百,我就失去追蹤的興趣。最近聽說掉到不及2百,不過看到全球感染人數不斷破新高,總是還覺得下一波何時會再出現,台灣守得住嗎?話又說回來,就算進行普篩,台灣能否守住下一波與否,似乎也沒什麼因果關係。我們擔心的是實際上週圍到底不少人得到,而我們不知道是誰,以及那些人在哪裡,有沒有隔離治療吧?不過難道花了數億做了普篩,身邊多出數千陽性案例,社會的氛圍會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