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宕已久的教育部長人事案終於抵定,不管前任部長是否是因為國教政策中箭落馬,新任教育部長不意外地,仍由國立大學校長出任。但,八月六日甫交接印信的吳思華部長,還沒來得及面對大學學費上漲的爭議,也還沒來得及扛起自經區設校開放的攻防,八月七日就必須處理永達技術學院宣布停辦後,高教與技職教育的挑戰。撇下大眾較為關注的國教升學,而仍選擇大學校長來接掌教育部,顯然可以解釋為高等教育仍是眾多教育政策中,最被層峰所青睞的、重要性優於其他部門與階段的當務之急。但,台灣的高等教育發展得好嗎?今年二月間,教育部才對永達技術學院,以及同在屏東縣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分別做出「停止103學年度招生」以及「停辦」處分,沒想到半年之後永達也宣布停辦。一時之間,大學退場好像是一個已然實現的自我預言,打了「重視高等教育」的台灣政府幾個清脆的耳光。即使這不是台灣首見的大學停辦,但不論如何淡化衝擊,大專院校退場總是個負面現象。一個學校的退場不僅對教職員產生就業衝擊,對學生而言更是個無法逆轉、「成長只有一次」的人生重大損失。討論私立大專院校退場現象,必須先體認一個學校的失敗乃至整體辦學環境的失敗,是無法以事後補救的方式來做為救濟手段,必須積極探究原因並提出預防對策。這當是新任教育部長上任後,必須立刻面對的嚴肅課題,尤其是學生家庭經濟背景,統計上較偏弱勢的私立高等技專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