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普查 文章列表
#
普查
約 6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新知
得民調者得天下?學者「3關鍵」揭每個選民必須知道的事,不是只看數字高低而已
歸納推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民調(opinionpoll)。每次選舉結束後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也會常有媒體指出該次選舉的結果反映出大選前封關的民調大致上準確,而在選舉前各家媒體所做出的民調也成為選民關心的焦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網友就為了民調吵翻天。其實民調的基礎就是歸納推理,本章將介紹民調背後的邏輯結構,也要告訴讀者如何真正讀懂民調。
三民書局
2023-11-26 1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印度人口將成世界第一,這個國家卻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人
聯合國預測印度人口可能在2023年6月超過中國。然而,因為印度政府未能如期完成最新的人口普查工作,沒有人知道這個國家到底有多少人。
德國之聲
2023-04-21 02:00
風生活
國際
財經
即將超越中國!印度最快本月成人口第一大國,外媒分析4大關鍵問題
人口統計學家預估,印度最快將於4月超越中國,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在社會與經濟上有著重要意義。但專家也提醒,人口數只是推估值,確切時間點仍存在變數。
中央社
2023-04-12 17:22
新聞
國際
普查太難:印度料成「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問題是沒人知道什麼時候
人口逾14億的印度預計兩個月後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但至少一年,甚至是未來更長的時間內,印度將無法明確知道國內實際人口,因為他們無法統計。
中央社
2023-02-16 05:00
新聞
政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產業觀點
經濟
館長的水表,光靠五年一次的「工商普查」能夠查到什麼?
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開直播訴苦,聲稱自己多次批評蔡政府之後,旗下多家公司同時面臨國稅局上門查稅,直到財政部出面澄清並無此事,他才改口「查水表」的單位其實是主計總處,並且秀出6張公文,證明自己所言不假。
林彥呈
2022-11-11 19:27
評論
國際
國內
專欄
陶在樸觀點:國際調查揭示多少學生作弊和抄襲─台灣學術誠信的第二階段行動
我們獲得兩份關於學生作弊和抄襲數據,希望有助於揭發陳明通和林智堅等破壞學術誠信的第二階段討論,即展開全國高等學校「學術誠信的普查和統計」,許多人說學術誠信很難調查,看看以下報告你就會駁倒這種謬論。
陶在樸
2022-08-16 14:4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經濟
東京首都圈房價大調查:每坪不到62萬,房價平均1,236萬!
2015年以來,首都圈新建公寓持續趨於高價化和狹小化。疫情發生後,許多企業採用了遠距辦公模式,無論上班還是下班,居家時間都有所增多。於是,人們開始自問,再貴再小,也要住在離市中心近的地方嗎?
nippon.com
2022-07-20 23:40
評論
財經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許詠翔觀點:管理4.1兆元資產機購,普查古往今來國家得出的國家興衰周期
管理著1400億美元(2021年的統計數字,約新台幣4.1兆元、台灣1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也不過2兆元)資產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Associates),是2000年以來成長最快的資產管理公司,其創辦人瑞.達利歐(RaymondDalio)最近出了一本新書,中譯版書名叫做《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原書名PrinciplesforDealingwiththeChangingWorldOrder:WhyNationsSucceedandFail)。
許詠翔
2022-06-19 14:2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192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再現百年前英國社會真實面貌
一幅獨特的仲夏夜快照——將近100多年前——展示了真正的唐頓莊園的生活日常,蝸居在貧民窟的家庭如何期盼、渴求更好的住房,還有,一個來自約克郡的男人為什麼無法與他的妻子離婚。
BBC News 中文
2022-02-02 05:00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呂秀蓮反對林智堅竹竹苗合併提議!拋出「7都2特別行政區」構想
日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提及將新竹縣市與苗栗縣合併、升格為第7都的想法,引發熱議。前副總統呂秀蓮對此提出批評,認為民進黨若出諸黨派利益或個人政治前途的鋪陳為考量,就是國家的不幸。她拋出「7都2特別行政區」的構想,呼籲應從長治久安的角度,對行政區域重規劃。
郭怜妤
2021-09-19 16:42
評論
公共政策
財經
專欄
謝錦芳專欄:全台百萬空屋何處去
都會區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大嘆買不起也住不起;與此同時,全台閒置住宅也增加,依主計總處普查的最新結果,全台的閒置住宅逾166.4萬戶,20年來增加了43.2萬戶。在人口負成長趨勢下,預估全台空屋數量持續增加,該怎麼去化?
謝錦芳
2021-09-12 06:40
新聞
國際
調查
歷史
文化
美國人口普查結果出爐:過去十年白人數量首見減少,人口南增北減撼動兩黨政治版圖
美國政府12日公佈10年一度的最新人口普查結果,除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之外,過去10年是1930年代以來人口成長最緩慢的10年。而且白人人口首度出現下滑,美國的人口組成變得更加多元,人們更願意向都市地區遷移,南部與西部各州則是許多人屬意的去處。美國各州將依據人口普查結果重新劃分選區,因此人口變化趨勢也將對美國政治來深遠影響。
國際中心
2021-08-13 16:02
新聞
國際
調查
文化
新冠病毒讓美國人減壽1歲半!最新數據拉警報:拉美裔受害最深,平均減壽3歲
美國疾病管制署21日公布最新數據,2020年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7.3歲,創下2003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如果跟前一年(2019)相比,更是一口氣少了1.5歲,這也是戰後最大降幅。美國疾管署的官員表示,美國人大幅減壽的關鍵,正是新冠疫情肆虐所致。
國際中心
2021-07-22 16:1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全國人口:14億1178萬人!外界一度懷疑人口萎縮:最新普查數據姍姍來遲,北京堅稱「人口紅利」仍在
中國去年底就完成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但統計結果卻一延再延。這讓不少外媒推測中國人口是否已經開始萎縮,甚至「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頭銜也拱手讓給印度。新華社在11日上午終於發表中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人口來到14億1178萬人,比起2010年的第六次普查結果增加了7206萬人,成長了5.38%,新華社也在「權威快報」中強調「(中國人口)繼續成長」。
李忠謙
2021-05-11 10:44
地方新聞
屏東
農林漁牧業普查處揭牌 促使屏東農業再升級
109年農林漁牧業普查將於3月2日起至8月31日間全國同步展開,屏東縣政府於2日假縣府大門口舉辦『農林漁牧業普查處』揭牌儀式,此次屏東縣預計投入900餘名人力下鄉,針對縣內72,919家農林漁牧業進行全面性訪查。屏東縣副縣長吳麗雪表示,屏東為農業大縣,普查資料將可供未來政策擬定參考,期勉各級工作人員務必盡力辦好此次農林漁牧業普查工作,達成普查對象不遺漏、問項答填不錯漏、受訪資料不洩漏等工作目標。
陳逸群
2021-03-02 16:53
風生活
風歷史
一百年前的台灣幾乎是「文盲」?揭秘日治時期東亞首次人口普查驚人統計數據
我們時常在媒體上聽到政治人物侃侃而談:「台灣的未來由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為了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權益」……究竟「兩千三百萬」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呢?台灣的人口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確切的記錄?一起來揭開台灣人口數字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孔渠
2021-02-24 16:43
新聞
國際
兩岸
第7輪人口普查起跑,中國會再開放生育管制嗎?專家:應正視人口老化危機
中國從11月起開始進行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這是時隔十年再一次全國範圍內進行人口數據統計。
BBC News 中文
2020-11-06 16:10
風生活
健保調漲、國旅補助500元上線,這6間郵局還調整營業時間!11項新制一次看懂
11月有多項新制上路,除了健保將調漲費率、有新藥納入給付之外,還有地價稅開徵、人口普查等重要措施要注意。在生活方面,有民間發起、延續政府國旅補助的「住宿進擊券」上路,6間都會區郵局調整營業時間等消息,總共11項新制措施一次為大家掌握。
好險網
2020-11-03 11:53
地方新聞
新北
10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17日起跑! 做小生意民眾不用擔心被查稅
為蒐集我國常住人口之實際狀況、家戶組成及住宅等資料,以掌握人口及住宅發展現況,行政院每10年舉辦1次全國性人口及住宅普查,今(109)年將辦理第7次普查,全國各市縣於同日(8月17日)設立市縣普查處之臨時組織,至「新北市人口及住宅普查處」係由兼任該普查處普查長之侯市長親自主持揭牌典禮,其普查業務係由市府民政局與主計處共同主辦,新聞局、警察局及內政部移民署專勤隊等機關則為協辦單位;另新北市各區公所亦將於本年9月1日成立「新北市OO區人口及住宅普查所」,共同推動普查相關作業。
李梅瑛
2020-08-17 16:08
新聞
國際
藝文
美國前第一夫人自曝患輕度憂鬱症 蜜雪兒:其中一個原因是川普政府很虛偽
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的播克(Podcast)日前上線開播,她5日在最新一集透露,自己罹患輕度憂鬱症,運動與睡眠都出現問題,防疫隔離是其中一個因素,美國2個多月來的種族衝突也是一個原因,並表示現任總統川普領導的政府「虛偽」,「讓人沮喪」。
廖綉玉
2020-08-06 14:4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