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族群動員 文章列表
#
族群動員
約 1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歷史
觀點投書:賴清德「二二八」─台灣需要的癒合而非災難性的撕裂
西元2025年2月28日,是台灣解除「戒嚴」後的第37年,系台灣開放「總統」直選後的第29年,亦系台灣發生首度和平之權力轉移後的第25年,其以最小尺度來衡量,也是人之一生從弱冠到知天命的歷程。按理而言,台灣經歷政治轉型後業已歷如此時光,和平的理念、寬容的理念、憲政的理念當深入人心,成為此社會不容侵犯的內核信仰之一,但就在此日,賴的宣言以民粹式的族群動員,再度喚醒了本應該治癒淡化的、遠在七十八年前的恐懼,以及其間催生的仇恨。
李林杰
2025-03-15 05:3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鄺健銘專文:馬來西亞族群政治的前世今生
族群政治向來是社會科學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人如何依據血緣、歷史、地域、文化、語言、價值觀、宗教等因素形成不同族群,國家與族群如何互為因果,都是學者向來關心的問題。旅台馬來西亞年輕學人馮垂華在其得獎作《街頭的共同體: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裡的國家與族群》,正是透過極具歷史意義的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梳理馬國族群政治的前世今生,乃至未來。
鄺健銘
2025-02-01 07: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如何為民主而戰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去年出版「臺灣的勝算」一書,引起各界矚目。近日他參加台北國際書展以「台海安全的關鍵戰略思維」為題與中研院院士朱敬一進行對談。在對談中提到為何而戰時,兩人都提到要為民主制度而奮戰。這樣的說法並非首見,但是此時在戰爭烏雲越來越濃重的台灣,所有關於戰爭與和平的論述與想像都值得有更深刻、開放、全面的討論。
衣冠城
2023-02-24 14: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臺灣人不要一黨獨大更不要選舉威權
九合一選舉綠營慘敗,總統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在與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競選團隊餐敘時表示,她仍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中央也有執政成績,這次選舉失利她歸咎於人民不想看到民進黨獨大。從臺灣三十多年民主化過程來看,多次選舉都出現過鐘擺效應。臺灣過去威權體制下長期一黨獨大,也讓老一輩餘悸猶存。臺灣民主化後經歷過兩次政黨輪替,兩大政黨都失去過政權,也都重新執政。所以蔡總統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為過,但這樣的說法作為選舉的檢討不僅對民進黨內努力認真的從政黨員不公平,更沒有看到臺灣當前民主倒退的政治危機。
衣冠城
2022-12-05 13:40
國際
國內
桃園守住台灣防疫,擁有良好投資環境 紐西蘭新任駐台代表:樂意帶領企業來台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邁入第三年,世界各國都處在疫情當中,身在國門防疫前線的桃園,積極配合中央政府防疫策略。台北澳洲紐西蘭商會(澳紐商會)17日舉辦「台紐澳經貿合作商機無限」活動,表示桃園動員所有的力量找出並阻絕傳播鏈,讓各產業或外資擁有安全友善的投資環境,也因此桃園的投資環境在疫情下仍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蔡娪嫣
2022-01-18 22:1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風評
風評:Omicron變種病毒叩關,陳時中豈能不動如山?
新年伊始,衛福部長陳時中以防疫英雄之姿在元旦升旗典禮領唱國歌,期待揮別「驚濤駭浪」的一年,迎向「否極泰來」的新年。不料,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已來叩關,全台旋即拉響疫情紅色警報。
主筆室
2022-01-06 15:20
新聞
政治
國內
歷史
新新聞
新新聞周刊34年回顧》選舉嘉年華年年上演
新黨是靠「反李」起家的,但這幾年來反李已是個過時的議題,既不刺激,也不新鮮,但新黨卻死抱著這個「空洞的教條」緊緊不放,好像天下事唯反李一項而已,天天反,事事反,但反來反去就是那一套,反不出什麼新把戲,反到最後終於倒盡了眾人的味口。──摘自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五六○A期王健壯每周評論〈群已散義無存,新黨果然蕞爾小黨〉
新新聞編輯部
2021-02-09 11:00
新聞
政治
趙少康重返國民黨、首強打「這議題」!林濁水驚:不會吧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今(1)日證實已申請回復國民黨黨籍,趙少康談到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盼自己「選主席救黨」,並呼籲台灣別再搞省籍分化。對此,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驚呼,族群議題是老一代的議題,現在年輕人已相當陌生,「趙少康這位當年深藍金童,會在意識形態的立場上比韓國瑜更回去?不會吧!」
陳煜
2021-02-01 15:26
新聞
政治
調查
直播人數輾壓李眉蓁 社群之夜「英粉轉邁粉」盼鞏固陳其邁年輕人聲量
高雄市長補選倒數,為吸引年輕人返鄉投票,總統蔡英文上周赴高雄舉辦社群之夜,與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合體造勢。民進黨務要角分析,活動開放報名不久就額滿,高雄展覽館爆滿的支持者,可以證明蔡英文進行「線上轉線下」的能力依舊,且將「英粉」轉移成「邁粉」,替陳其邁的年輕人聲量維持高點,接下來就是持續催票。
黃信維
2020-08-06 08: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柳金財觀點:取消東亞青運,大陸對台實施預防性措施
針對東亞奧協決定取消台中市主辦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大陸當局認為東亞奧協作出正確決定。主要原因在於台灣一些政治勢力和台獨分子,在民進黨當局縱容下推動「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公然挑戰「奧運模式」。台灣當局則抨擊取消台中東亞青運實屬顢頇粗暴行為,並宣稱全力申復尋求權益救濟。
柳金財
2018-08-03 06:40
評論
政治
專欄
韋安觀點:李登輝真有那麼「神」嗎?!
95歲的前總統李登輝,真的老了。幾個月前,他還能在旁人的攙扶下,勉強舉步行走,現在則全靠輪椅助行。
韋安
2018-07-13 06:50
評論
政治
專欄
吳典蓉專欄:綠營眼中到底誰不賣台
選舉季節一到,賣台說又有新解,辜寬敏近日批柯文哲將來敢賣台,柯文哲則自我解嘲的說是指他有能力賣台;事實上,深綠陣營盛傳一種說法:寧可投給藍營的丁守中也不願投給柯文哲,理由是柯文哲比丁守中有賣台的本錢;從國民黨到柯文哲,從藍營到墨綠,從外省到本省,賣台說不斷演化,台灣人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隨時都可被安上賣台的罪名。
吳典蓉
2018-04-26 06:20
評論
政治
專欄
夏珍專欄:馬英九和陳水扁逆勢回溫的正常與不正常
「還馬英九公道者,必蔡英文!」這句話是前總統府秘書長羅智強的名言,這句話從馬卸任開始,羅就掛在嘴邊,寫在臉書,而且,愈來愈有模有樣,這個現象從去年開始愈趨明確,過年春節數二十多萬副春聯秒殺,過年後走訪花蓮成了重振觀光最佳代言人,再到屏東探望「失業部長」龍應台,站在菜市場就開賣水果,所到之處民眾爭相握手簽名甚至擁抱,在任時的「死亡之握」早成如煙往事,轉身之後的馬英九彷彿真成了台大教授李錫錕口中的「幸運之神」。
夏珍
2018-03-09 06: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活在當下好嗎?煩死人了!
媒體報導,有關台南市中山國中校門口一句「成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引來獨派不快。日昨,台南市議員李文正及議員參選人李啟維抨擊教育局應盡快拿掉該等字樣,不然早已民主化的台灣竟還出現「獨裁者的遺毒」,相當諷刺。對此,校方則回應,會再與家長及市府討論。
胡文琦
2018-02-11 05:40
評論
政治
國內
孫慶餘專欄:不是只有洪素珠在動員族群仇恨
打着公民記者身分辱罵老榮民的洪素珠,把自己得意影片PO上網,結果引來全國不分黨派、族群集體聲討。這證明歧視性言論及大張旗鼓辱人,不僅沒市場,而且會自取其辱。台灣的族群融合及文眀化成果確已相當豐碩。
孫慶餘
2016-06-13 06:5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舒緗家觀點:民進黨「身份政治」走到盡頭
筆者認為:「批判民進黨遠比批判國民黨重要」。一個重要理由是﹕臺灣社會這20、30年的政治意識是由民進黨而非國民黨形塑起來的,是民進黨的「族群政治╱身份政治」主導了當今臺灣的政治意識走向,讓臺灣的政治文明進程在民主化之前即已拐入「族治」歧路。按「兩道門檻」理論,即是在跨過第一道「民主」的政治文明門檻後,前進的腳步就停了下來,陷在「族治」的泥淖裡,20多年至今。
舒緗家
2016-04-22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孫大川專文:蔡英文接收國民黨漠視的李登輝資產
國民黨內許多人對李登輝前總統充滿怨恨,將其視為國民黨敗選、台灣黑金體制惡化的罪魁禍首;事實上,如果能再深一層去看,李登輝其實應當是國民黨的資產,兩蔣強人政治消逝之後,他成功地搭建了國民黨通向本土路線的橋樑。他執政的12年,民進黨根本無法全盤「獨吞」愛台灣的本土政治資本。2000年敗選的真正原因,是同樣擁有本土嗅覺的宋楚瑜先生的出離,打亂了國民黨接班的順序,而當時李登輝選擇了站在連戰這一邊。之後,掃地出門,國民黨一夕間大方切除李登輝、宋楚瑜所代表的政治資產。
孫大川
2016-03-13 06:15
評論
洪耀南觀點:連勝文能贏的成分與選民成分大不同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民調自被提名以來,一直落後無黨籍的柯文哲,立法院院長樂觀評估:『連勝文能贏的成分太高了』,主要論述重點依舊是藍綠基本盤,加上國民黨基層組織動員的能力。當然王金平發言主要是拉抬一路下滑的連勝文選情,但台北市選民成分就如同王院長眼中的能贏成分嗎?
洪耀南
2014-11-05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