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新興政黨 文章列表
#
新興政黨
約 22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風評
風評:黃國昌的「第二次人生」
民眾黨舉行黨主席選舉,立委黃國昌毫無懸念地以極高得票率當選,距離他上次做為政黨領袖,已經十年,這十年裡,執政黨從國民黨轉變為民進黨,黃國昌從「站在國民黨的對立面」,轉而「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戰鬥位置的挪調,不是黃國昌的「變」,相反的,正是他的「不變」─做為「第三勢力」新興政黨,必須堅持「在野監督」的立場。
主筆室
2025-02-17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壯世代」踢鐵板,吳春城成黃國昌的燙手山芋
「非常認同,未來行政院將督導政委(陳時中)及各部會,以『壯世代』為本位,規畫相關政策。」這是行政院長卓榮泰說的。
夏珍
2025-01-24 06:12
新聞
政治
首度拜會日本國民民主黨 林右昌:盼未來能在政策面有更多交流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昨(9)日下午,拜會國民民主黨代表代行古川元久、玉木雄一郎眾議員等人進行會談。林右昌表示,這是民進黨與國民民主黨第一次正式接觸,國民民主黨是政策導向的政黨,期待未來雙方在政策面向上能有更多討論。
黃信維
2024-12-10 16:23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在怎麼野蠻」VS.「再怎麼賴皮」
藍白退回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立法院才開議,朝野就陷入僵局,藍白綠各自發威,各據其理,相互指控「不顧民生」;民進黨由賴清德總統在中常會下達「軍令」,要求黨團「全員到場、全勤參與、全面服從」;行政院長卓榮泰宴請綠委,除了要求部會首長積極遊說各黨立委之外,也表明希望邀請立法院長韓國瑜「共商總預算付委」。
夏珍
2024-09-27 06: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對於「第三勢力」白色力量之觀察與期許
台灣政治長久以來都在藍綠兩黨輪流執政的格局下運作。然而綠營打著打倒藍營的舊黨國體制,迎來的卻是其執政後的新黨國體制,且其威權統制型態更加進化版與讓人難以忍受。因為以往的國民黨舊威權並不否認其威權的醜陋嘴臉,但現在的民進黨卻是明擺著實行威權統治之實,卻還要粉飾太平,擺著裝清高的民主姿態。著實讓人感到反感與不齒。
逸明
2024-09-14 06:00
新聞
政治
陳佩琪有吳淑珍的既視感?點名3政壇伴侶正面典範 黃揚明:別害柯文哲人設崩盤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深陷政治獻金假帳風波之際,而夫人陳佩琪也接連爆出拿兒子當人頭開小草咖啡廳,看上億豪宅,讓外界不禁質疑柯文哲當初清廉、白色的人設是否崩盤了?對此,媒體人黃揚明在臉書發文直言,如果柯文哲還認為自己有機會在政壇存活的話,第一件事情,就是讓陳佩琪「理解」他的人設,「貴婦賞屋,我自為之」的觀感,這絕對不是幫柯文哲,而是害柯文哲。
張庭維
2024-08-22 15:26
新聞
政治
台灣重返兩黨政治?王婉諭認了「外強中乾」:仰賴政治明星,風吹就倒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陷入政治獻金及台北市長任內的京華城案兩大風暴,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這恐怕意味著柯文哲推翻兩黨政治的挑戰告終,台灣可能重返傳統的兩大政黨對決局面。昔為第三大黨的時代力量日前發布萬字檢討書,主席王婉諭坦言,過去的時力外強中乾,仰賴政治明星,風吹就倒,「做錯事要檢討反省」說來容易,要做要下定決心。
李瑋萱
2024-08-20 16:25
新聞
政治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冷冰冰!民眾黨感情溫度創歷史新低 游盈隆:社會的感覺很糟
本屆立法院的3黨不過半格局讓朝野政黨競爭愈趨激烈,而民眾黨近期更爆出政治獻金假帳爭議,重創其政治聲望。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調查國人對3個主要政黨的感情溫度,結果顯示民眾對民進黨的感情溫度為49.8度,是3黨之中最高;國民黨45.63度,遠低於代表無感的50度,傳達出社會對國民黨的感覺不佳;民眾黨則是最低的40.33度,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直言,「此刻台灣社會對民眾黨的感覺很糟」,事實上民眾黨已經超越藍綠,創下國人對主要政黨感情溫度的最低紀錄。
張大任
2024-08-20 08:40
新聞
政治
國會改革釋憲怎麼判?學者:法庭可如交響樂促社會進步
憲法法庭審理國會職權修法釋憲案,法律學者葉俊榮今天參與座談時指出,各國憲法法庭有「一錘定音」、「交響樂」等做法,儘管宣判合憲、違憲看似存在勝負,能否讓當事人輸、但人民贏,是值得思考方向。
中央社
2024-08-17 23:21
新聞
政治
傾向不開鍘黃珊珊?柯文哲:有時請辭走人還比較簡單
競選總統政治獻金假案帳案越演越烈,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可謂迎來內憂外患,除檢調介入偵辦,前立委蔡壁如點名,時任競選總幹事、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應負起全責。對此,柯文哲今(17)日受訪時回應,誰的責任誰就把事情弄好;但對於是否傾向「不要開鍘黃珊珊」,他則說有政治責任的,該處分要處分,「但不是說一次把人家全部幹掉。」
李瑋萱
2024-08-17 12:31
新聞
政治
政治獻金案終結柯文哲政治路?小笠原欣幸:台灣恐重返兩黨對決
日媒今天報導台灣民眾黨政治獻金風波指出,民眾黨陷入創黨以來的危機。報導引述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指出,政治獻金風波終結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推翻兩大黨政治的挑戰;台灣政治可能重返傳統的兩大政黨對決局面。
中央社
2024-08-16 21:33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民眾黨領導危機─誰讓嘲笑柯文哲變成一種時尚?
民眾黨5周年黨慶及全國黨代表大會日前日前移師高雄舉辦,一個新興政黨走到五週年的紀念活動實屬不易,民眾黨在4周年黨慶時,全黨上下對於「超越藍綠、一群人走得遠」充滿想像,結果到了5周年時,話題卻還圍繞著「藍白合六點協議」停滯不前,加上難得舉辦的全國黨代表大會,面對高虹安及京華城案等爭議,也沒討論出能夠應對民眾黨危機的辦法,在這樣的氛圍下,「火烤柯文哲」卻成為黨慶時的娛樂節目。上述這段文字取自聯合報的評論,深有同感。
郭達鴻
2024-08-06 06:10
新聞
政治
支持高虹安上訴 柯文哲指公基金制度非她發明:相信沒有貪污意圖
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擔任立委期間詐領助理費,台北地方法院今(26)日一審判處有期徒刑7年4月、褫奪公權4年;內政部依法將其停職,高虹安宣布退出民眾黨。對此,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今受訪時表示,支持高虹安上訴,自證清白,相信她本人沒有貪污意圖。
賴慧津
2024-07-26 16: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第三勢力政黨存在的必要
台灣近年來的政黨政治,從解嚴後民主進步黨的崛起,再到宋楚瑜親民黨、李登輝台聯黨、趙少康新黨,直到近年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的出現,一直讓台灣多元政治有著不一樣的光譜,在逐漸邁向兩黨制的台灣,還能有第三勢力的發展機會,實在是非常精彩的一件事。
吳晧瑀
2024-06-08 05:3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中國推動「從政黨到國會」的全面外交 學者:美國可從中發現內部弱點
外交部是各國執行外交政策的政府機構,不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研究助理李卓然撰文指出,中國共產黨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才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最高決策機關,而「統一戰線」在外交具重要效用。對於中國進行各層級的全面外交,他認為,美國反可從中看出中國內部分歧,善加利用。
簡恒宇
2024-04-03 17: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凋零的太陽花
太陽花運動將滿10年,當時的運動主軸不僅是反服貿、抗中,更是當時年輕世代對於政治現況造成各種不公義的情緒爆發,諸如大埔事件、士林文林苑案、樂生運動、美麗灣開發案、國光石化、農民運、性別運動、華隆罷工等,遍地開花的社會運動在長達近1個月的318運動中集結,在青島東路一座又一座的舞台上百家爭鳴,各式論壇激盪當時年輕世代對台灣未來的想像,在混亂中孕育出思想動能與新一代進步人才。
鄭名翔
2024-03-19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民眾黨泡沫化的轉折點
台灣的選舉制度設計,幾乎注定讓小黨難以生存,每經歷一次選戰,都在強化主要兩大黨的基層實力與政黨品牌黏著度,而小黨從成立、發展、到衰弱、解散,差不多就是一到兩次總統大選就會完成循環。
顏致賢
2024-02-17 00:16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吳永毅觀點:民主贏了嗎?--大選留下的沉重問號
賴清德在13日當選國際記者會上說:「台灣告訴全世界,在民主和威權之間,我們選擇站在民主這一邊。」,當然不必把他的話當真,那是諂媚西方媒體的語言罷了。
吳永毅
2024-01-29 06:5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聽說柯文哲善於自我檢討,但敗選後還沒看到
國民黨的敗選檢討是抹綠柯文哲,數落黃珊珊,由於選前朱立倫將「敗戰共犯結構」堆疊得很好,五個飯桶縣市長蔣萬安,侯友宜,張善政,張麗善,姚慶齡幫主席兼頭號戰犯拉開護城河防逼宮。有這種可笑的敗選檢討作為負面示範,柯黨可以做得更好。
雁默
2024-01-19 06:00
評論
政治
專欄
顧立民觀點:民眾黨應做應第三勢力領頭羊,打破藍綠政治壟斷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落幕,一如選前主要媒體封關民調與多數專家預測,民進黨的賴清德以40%的得票率(558萬餘票)小勝侯友宜(33.5%得票率,467萬餘票),打破自陳水扁執政以來,政黨輪替的八年魔咒。這樣的結果雖然不令人意外,卻讓台灣六成希望下架民進黨的選民感到失望,也對台灣的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感到憂慮,甚至開始擔心兩岸局勢是否可能進一步惡化,最後不得不走向終須一戰的末日場景。
顧立民
2024-01-15 06: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