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新生入學 文章列表
#
新生入學
約 1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高雄
國小新生入學迎新!陳其邁:熊出沒走跳校園 巡迴計畫起跑
為迎接高雄市國小新生入學,高雄市長陳其邁今(30)日與羅達生、李懷仁與林欽榮三位副市長分別走訪茄萣國小、橋頭國小、三民國小、五福國小及鳳陽國小關心學生到校情形,並祝福小一新生快樂迎接人生新階段,也藉此行向親師生宣導登革熱與腸病毒防疫措施,讓防疫觀念落實於校園。
徐炳文
2024-08-30 17:29
風生活
教育
新北
少子化衝擊!台灣2所學校招生掛零,百年老校「連2年沒新生入學」
少子化衝擊學校招生,根據新北市教育局統計,全市215所國小,有49校學生人數不到百人,其中位在雙溪區的柑林國小,全校僅剩10名學生,並面臨連續2年沒有新生的情況;貢寮區的福連國小則是剩下8名學生,且今年也沒有新生入學。
吳欣蓉
2024-08-24 17:34
風生活
國內
教育
高雄
送國一新生13樣開學禮遭轟:製造垃圾!資優班禮包曝光,網直呼「太差別待遇」
隨著暑假的告別,新的一學年到來,有些學校會送上一份入學禮,以幫助他們順利適應新的環境。近日高雄正興國中所發放的入學禮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內容物有13樣物品,包含橡皮筋、牙籤、棉花棒、白紙、吸管和垃圾袋等,並詳細列出了這13樣物品代表的涵義,卻遭網友笑稱「一包垃圾及垃圾文」。
王若桐
2023-09-14 17:50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輔英新生嘉年華 林惠賢:期勉新生「學得開心、玩得開心」
輔英科大111學年度「輔世菁英」新生嘉年華活動啟動,林惠賢校長期勉新生「學得開心、玩得開心」,並給新生二個原則、六項建議,鼓勵「掌握自己的學習、培養有意義的關係」,預告在輔英的學習會是一次狂野而美妙的旅程,校方會以各種方式推動學習和挑戰,就等著新生來發掘與體驗,也會提供豐富而廣泛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創造個人獨特的學涯體驗。
徐炳文
2022-09-13 22:37
地方新聞
台中
換位思考走入學生 修平營造溫馨校園
面對少子化的影響,對許多私立大學來說,辦學多元具有特色才能夠吸引學生就讀,而大學是培養專業技能的重要階段,除此之外更是未來進入職場重要接軌處,對此修平科技大學希望提供學生,專業的學習環境,取得專業技能,此外,活潑生動的社團活動以及安全的校園生活環境,再加上老師的走動式管理,走進學生的需求跟問題,營造溫馨校園環境,健全人格發展,另外在弱勢學生方面,透過弱勢助學跟安心向學等專案,建立志向,有志「無窮」以脫離貧窮、希望無窮。
王秀禾
2019-10-07 14:11
新聞
政治
國內
滿滿的韓國瑜?社團招生遭疑染政治味 雄中:尊重學生自主
高雄中學的新生社團招生簡介中,疑有社團貼出政治意味的圖片,網友批評有「滿滿的國瑜梗」。雄中學務主任顏銘賢今(29)日表示,學校尊重社團自主,會輔導學生勿太多玩笑以免被扭曲。
中央社
2019-08-29 10:35
地方新聞
高雄
一起下海吧!中山大學迎新首辦「沙灘趴」
來中山就是要下海!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一系列迎新活動,為了讓大一新鮮人感受中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校方首次移師高雄西子灣沙灘「開趴」,除展演中山特有的海域活動課程,如風帆、雷射浪板及獨木舟,更打造一處象徵連結現在與未來、讓新生寫下自我期許的「蟲洞書簡」,預計封存四年後在畢業典禮上送還給學生,讓他們重返今日時光。
徐炳文
2018-09-07 10:36
地方新聞
新生入學父母焦慮不安 心理師建議調整作息降低環境改變焦慮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7-08-19 08:40
地方新聞
爭新生入學 五育高中鼓勵會考成績4A1B送40萬
記者扶小萍/南投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7-05-18 20:40
地方新聞
台中
弘光科大邀新生入學種樹 相約見證彼此成長痕跡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6-09-06 16:40
新聞
兩岸
胖子不准睡上鋪!大學新生入學住宿舍,照身體質量指數分配床位
「新生胖子不准睡上鋪」,這一消息2日在中國微博上引發網友熱議。據陸媒報導,江蘇省河海大學常州校區今年首次嘗試根據新生的身高、體重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分配宿舍床位,將BMI達到28或身高超1.85米的同學都安排在下鋪。
國際中心
2016-09-02 18:37
地方新聞
台北
新生入學須接種疫苗 北市仍有近6千學童未完成
新台北記者曹登華/台北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6-08-22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