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戰略概念 文章列表
#
戰略概念
約 6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對台演習就是「預演」武統?美印太司令警告解放軍實力正快速提升,點名中俄朝為三大麻煩製造者
美軍印太司令部(U.S.Indo-PacificCommand)現任司令帕帕羅上將(Adm.SamPaparo),日前參與「檀香山國防論壇」(HonoluluDefenseForum)時表示,如今的中國正走在危險的道路上,解放軍頻頻在台灣海峽周邊進行各種有目的軍事活動,在他看來、那不叫做演習,而是一連串為了武統入侵所進行的預演(rehearsal)。
李靖棠
2025-02-15 11:23
新聞
政治
台日執政黨2+2再談「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聚焦資訊戰、經濟安保
民進黨與日本自民黨21日舉行「台日外交、防衛政策意見交流會」(台日2+2),由2黨推派外交、國防相關背景的國會議員,針對東亞局勢、經濟安保、貿易、認知戰等議題深入探討,會議於東京的自民黨總部進行。民進黨今(22)日透過新聞稿表示,與會的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沈伯洋,與自民黨眾議員外交部會長藤井比早之、國防部會長黄川田仁志一致認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台灣有事」,重申絕不允許單方面試圖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也認為台日應就打擊詐欺與資訊作戰進行務實合作。
黃信維
2024-08-22 15:25
新聞
政治
台日執政黨2+2會談東京登場 綠委郭國文、沈伯洋代表出席
民進黨今(20)日表示,與日本自民黨將於8月21日在東京舉行台日執政黨「外交國防2+2」會談,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與沈伯洋將代表民進黨赴日出席。日方則由外交部會長藤井比早之眾議員、國防部會長黄川田仁志眾議員與會。會中預計就區域情勢、全社會韌性、台日合作等議題深入交流,強化雙邊夥伴關係。
黃信維
2024-08-20 10:1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歐洲無法在美中台衝突置身事外 荷蘭專家建議做這3件事
面對潛在的台海衝突及美國和中國競爭加劇,歐洲目前採取和美國捍衛國際法規,同時試著與中國保有互利關係。不過荷蘭智庫「海牙策略研究中心」專家撰文強調,當美國注意力轉向太平洋,歐洲的脆弱和對美國的依賴將顯露無遺,因此歐洲必須準備協助嚇阻中國、強化區域韌性和分擔美國壓力。
簡恒宇
2024-04-13 1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瑞典加入北約》總理稱要了解中國有何威脅 專家分析對印太有這些影響
距離提出加入申請近2年後,瑞典7日正式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第32個成員。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11日向《POLITICO》直言,歐洲要了解中國對其他亞洲國家造成何種威脅。瑞典智庫專家潘杰根與杜格爾認為,瑞典的安全戰略只把中國視為威脅,可能會影響北約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簡恒宇
2024-03-12 18:00
VIP
政治
調查
軍事
政經解密
人物》守護民主轉型、接受新戰略觀 台灣「寧靜革命」一代將軍劉和謙
2023年12月14日凌晨,總統府戰略顧問、前參謀總長劉和謙病逝,享耆壽97歲。劉和謙於1991年12月至1995年6月期間擔任參謀總長,那正是李登輝在蔣經國過世後接任總統、穩定大權的關鍵時期,劉和謙如果沒有挺住,或有點什麼心思,台灣的民主轉型,恐怕是另一個結果。劉和謙,守護台灣寧靜革命的一代大將軍。
楊舒媚
2023-12-16 08: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台灣有事,日本不能有事─嚴肅面對賴清德可能當選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如今還適用嗎?答案為否,正確地說,這「不倫口號」只是日本右翼的一廂情願,拜登一服軟,東京就變成「台灣有事,日本不能有事」。
雁默
2023-12-01 06:0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不希望美國全面轉向亞洲!強調印太與歐洲息息相關 《日經亞洲》:北約企圖挺進亞洲
今年北約峰會日前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這次峰會的一大重點是討論是否在日本設立聯絡辦事處,許多成員國認為北約需要在印太地區存在,但法國與德國表示激怒中國可能不是好主意,最終峰會公報刪除相關內容。《日經亞洲》指出,北約一些成員國認為,讓北約具備亞洲角度有助於美國認為維持北約符合美國利益。
廖綉玉
2023-07-21 18:00
新聞
國際
前英相特拉斯在日本演說:國際社會應支持台灣,「以免太遲」
前英國首相特拉斯東京時間17日下午在日本演說指出,國際社會應協商擬定防衛、經濟和政治措施支持台灣,且現在就必須行動,「以免太遲」。
中央社
2023-02-18 01:55
新聞
政治
蔡英文今出席資安院揭牌典禮 令鄭文燦主責個資外洩問題
總統蔡英文今(10)日上午出席「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揭牌典禮」時指出,為了因應近來多起個資外洩的資安事件,中央執政團隊也在這周召開會議,邀集各部會討論資安保護機制的精進方式,並且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主責。蔡英文說,目標是為全民打造一個安全、安心及安穩的數位環境。
楊舒媚
2023-02-10 21:24
即時
風生活
國際
世界
北約秘書長專訪「首提中國亂台海」 嚴正警告:沒正當理由改變台灣現狀!
台海關係日漸緊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表示,「中國並沒有正當理由可以恫嚇台灣,且中方如果單方想要改變台海現狀,都會對區域和全球安全造成相當嚴重的後果」,或許意味在新的一年,面對中國的動作,世界各國也將會高度關注且有應對措施。
陳亭伃
2023-02-02 17:27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如欲和平,必先備戰! 立陶宛國會議員:台灣全民防衛可參考「步槍兵聯盟」
「1月13日對立陶宛很重要」,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薩卡利耶涅13日直言,因為蘇聯在1991年的這天試圖奪走立陶宛的獨立地位,強調姑息只會讓霸凌者變本加厲。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則說,應對戰爭是全社會的責任,而立陶宛正在推行全民防衛。
簡恒宇
2023-01-14 04:07
新聞
國際
兩岸
捷克親中總統將下台》前總理、前參謀總長都參選 9位候選人怎麼看中國?
中歐國家捷克將於1月13、14日進行總統大選首輪投票,這次有9名候選人角逐,而現任總統澤曼因任期限制,不能再尋求連任。捷克廣播電台旗下網路頻道iROZHLAS在3日指出,民調領先的前參謀總長帕維爾認為,中國是長期安全威脅;緊追在後的前總理巴比什僅稱,與中國貿易要努力達到平衡。
簡恒宇
2023-01-03 1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盤點2022歐中關係》歐洲「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北京「拉尾盤」難改新格局
歐盟與中國關係的質變在2022年更深化,緣於北京對俄態度及歐盟從對俄經濟依賴看到下一個警訊。中國外長王毅和新任駐歐盟大使傅聰近日對歐言論頻放軟,想在整年低迷下「拉尾盤」,但恐難改變新格局。
中央社
2023-01-01 03:00
VIP
國際
兩岸
財經
軍事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新冠疫情結束?台海戰爭爆發?《外交政策》:2023年可能不會比2022年和平
2022年即將結束,這一年烏克蘭戰爭爆發,能源危機及糧食危機衝擊全球,通膨至今居高不下,世界從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壞中緩慢復甦。
廖綉玉
2022-12-29 00: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回顧2022》布林肯盤點美國4大外交成果:援烏挫俄、抗中保台、推動和平、解決全球問題
2023年倒數10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2日盤點年度4大外交成果,包括團結世界確保俄國侵烏挫敗、加速與盟友在對中國的戰略上趨向一致;他提到美國團結盟友,致力維繫台海和平穩定。
中央社
2022-12-24 23: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陳昭南專欄:台灣「反併吞」的戰略基調─讓中共奪島失敗就算贏!
當前國際上的最重大議題應該是10月16日,即將在北京召開的中共20大,習近平也勢將連任國家主席第三屆任期,而再現中華帝國的皇帝光芒。
陳昭南
2022-10-15 15:10
新聞
政治
軍事
「台灣政策法就是軍事接管法!」郭正亮曝關鍵:等同宣告美國不出兵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委會14日審議《台灣政策法》,外界認為該法案為《台灣關係法》後,美國對台政策的重大調整。對此,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於節目《明亮看世界》中指出,該法案就是「台灣實質承認與代理戰爭法案」,甚至可以乾脆用「接管」形容。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表示,法案等同宣告美國不會出兵援台,就算中國武統成為既定事實,美國也只會制裁中國官員。
鍾秉哲
2022-09-15 16:4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中共政治局常委表態支持俄羅斯 學者:烏克蘭應全面檢視與中國關係
俄羅斯2月24日揮軍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和總統哲連斯基,先後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及香港《南華早報》專訪時,均表明希望中國協助讓俄羅斯停戰,但中國仍保持「中立」態度。德國智庫研究員研究員波伊塔撰文表示,烏克蘭領導階層已開始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係。
簡恒宇
2022-09-13 20:00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名家專欄
李忠謙專欄》俄烏惡戰已逾半年,策士們給美國的大戰略建言:真正的威脅是中國
烏克蘭在今年2月24日遭到俄軍全面入侵,至今已有近1800萬人流離失所(包括1115萬人流亡國外)、1萬3千位平民傷亡、超過9000名軍人捐軀、烏克蘭失去了20%的國土、今年的GDP預估將萎縮45%——但面對強鄰越境的烏克蘭依舊不屈,國際社會也紛紛伸出援手。光是美國就提供了上百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包括澳洲的88輛裝甲車、土耳其的80架無人機、甚至是斯洛伐克提供的320萬加侖燃油,都讓烏克蘭得以頑強抵抗,然而這場戰爭卻也依舊看不到盡頭。
李忠謙
2022-09-05 14:10
1
2
3
4